咨询白癜风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成语与名句珠联使成语光彩发越名句与成语壁合使名句意蕴昭腾

七、人际人伦篇

半面之交,一言不可轻许人一日之雅,一笑不可轻假人

壁立千仞,绝顶人来少树高千丈,高松鹤不群

伯俞泣杖,爱亲者,不敢恶于人王祥卧冰,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常思己过,目不视人之短莫论人非,口不言人之过

常思己过,有则改之莫论人非,无则加勉

骋嗜奔欲,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玩日愒时,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父母德高,椿萱并茂子女良教,兰桂齐芳

待人以约,言之者无罪责己以周,闻之者足戒

与人不求备,待人以约检身若不及,责已以周

惺惺惜惺惺,道同志合好汉识好汉情投音洽

洞房花烛,结发为夫妻比目连枝,恩爱两不疑

洞房花烛,花开并蒂

燕尔新婚,爱结同心

端人正士,结交淡如水方言矩行,履道直如弦

赤诚招来飞鸿落,断钗重合深情激得玉石开,缺月再圆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耳濡目染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潜移默化

耳濡目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潜移默化,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方以类聚,气同则从物以群分,声比则应

悲莫悲兮生别离,风流云散乐莫乐兮新相知,志同道合

父慈子孝,父不慈则子不孝兄友弟恭,兄不友则弟不恭

以势交者,势倾则绝,割席分坐以利交者,利穷则散,分道扬镳

隔墙有耳,声无小而不闻众目睽睽,行无阴而不形

孤俦寡匹,鸳鸯瓦冷霜华重只鸾单凤,翡翠衾寒谁与共

管鲍之交,志合岂兄弟,道行无贱贫金兰之契,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贵不凌贱,自知不自见富不傲贫,自爱不自贵

同心而离居,花残月缺忧伤以终老,运蹇时低

降贵纡尊,屈己者能处众争强斗狠,好胜者必遇敌

天下虽云大,同声有几人,金玉殊质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竹柏异心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近悦远来骄慢倨傲,则去之者疾,众叛亲离

近贤则聪,近朱者赤近愚则聩,近墨者黑

近朱者赤,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近墨者黑,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近朱者赤,青莲育于麻圃,不扶自直近墨者黑,白沙混于泥涂,不染自污

近朱者赤,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近墨者黑,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

清源不与浊潦混流,泾渭分明仁明不与凶暗同处,水火无交

人生感意气,敬治薄酒相知无富贵,恭候台光

踽踽独行,人穷双月少茕茕子立,衣破半风多

绝少分甘,解衣衣我,推食食我敬上爱下,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开心见诚,以信待人,不信思信背信弃义,不信待人,信思不信

平地把手笑,看风使舵乘崖拨足挤,临危下石

宽宏大度,与人不求备沉重少言,检身若不及

聆音察理,薄我货者,欲与我市者也望表知里,訾我行者,欲与我友者也

聆音察理,谀我聪,欲相聋望表知里,谀我明,欲相盲

留恋不舍,玉漏莫催归宝马流连忘返,银花频合挽香车

鸾凤和鸣,鸳鸯比翼珠壁交辉,夫妻同心

鸾孤凤只,孤灯寒照雨枕冷衾寒,深竹暗浮烟

埋香葬玉,身似芳兰从此逝别鹤离鸾,心如皓月几时回

门安户泰,严父肩挑日月家殷人足,慈亲手转乾坤

门无杂宾,结有德之朋行不苟合,绝无义之友

莫论人非,无道人之短常思己过,无说己之长

能近取譬,已欲立而立人推己及人,己欲达而达人

毋偏信而为奸所欺,偏信则暗毋自任而为气所使,乖气致戾

巧言如簧,辩巧之文可悦舌灿莲花,似象之言足惑

亲如手足,醉眠秋共被契若金兰,携手日同行

栀绾同心结,琴瑟相调莲开并蒂花,松萝共倚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情真意切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语重心长

屈高就下,爱人者,人恒爱之降贵纡尊,敬人者,人恒敬之

人情冷暖,贫居闹市无人问世态炎凉,富在深山有远亲

画龙画虎难画骨,人心叵测知人知面不知心,世道浇漓

人心叵测,莫笑无危道世道浇漓,虽平更陷人

未信而谏,圣人不与,人心叵测交浅言深,君子所戒,世道浇漓

人心不古,多有势利朋世风日下,少有岁寒操

柔情侠骨,无情未必真豪杰剑胆琴心,怜子如何不丈夫

扫榻以待,人生感意气倒屣相迎,相知无富贵

由来意气合,扫榻以待直取性情真,倒屣相迎

山外有山,强中自有强中手天外有天,用诈还逢识诈人

舍己为人,施惠无念知恩报德,受恩莫忘

声应气求,兽同足者相从游情投意洽,鸟同翼者相从翔

胜友如云,谈笑有鸿儒高朋满座,往来无白丁

世风日下,志道者少友人心不古,逐利者多俦

人生所贵在知己,首尾共济四海相逢骨肉亲,守望相助

不吹毛而求小疵,水清无鱼不洗垢而察难知,人察无徒

天理良心,内不自诬真情实意,外不诬人

同甘同苦,芝兰茂千载双宿双飞,琴瑟乐百年

同欲者相憎,同美相妒同忧者相亲,同病相怜

同心同德并负垂天翼如坝如篪俱乘破浪风

推诚布信,与人以实,虽疏必密矫言伪行,与人以虚,虽戚必疏

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枉口拔舌行事之恶,莫大于苛刻,求全责备

忘年之好,人生交契无老少抵掌而谈,论交何必先同调

物以类聚,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人以群分,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物以类聚,同恶相助人以群分,同情相成

物以类聚,同明相见人以群分,同志相从

物以类聚,同明相照人以群分,同类相求

物以类聚,鸟同翼者而聚居人以群分,兽同足者而俱行

薰获不共器,物以类聚枭鸾不比翼,人以群分

外宽内忌,好誉者,常谤人外巧内嫉,市恩者,常夺人

魏颗结草,爱出者爱反黄雀衔环,福往者福来

喜气洋洋,相逢但祝新正寿兴致勃勃,对举那愁暮景催

贤才君子,君子先择而后交市井小人,小人先交而后择

贤才君子,君子以义相褒市井小人,小人以利相欺

贤才君子,君子之接如水市井小人,小人之接如醴

孝悌忠信,以至诚为道温良恭俭,以至仁为德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心心相印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格格不入

是非只为多开口,信口开河烦恼皆因强出头,意气用事

刑马作誓,天行不信则不能成岁歃血为盟,地行不信则草木不大

严父慈母,为人父母天下至善孝子贤孙,为人子女天下大孝

成事不说,言多必失遂事不谏,妄言则乱

炎凉世态,有钱有势即相知秋草人情,无财无势同路人

养家糊口,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毓子孕孙,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夜雨对床,共君一夜话茅塞顿开,胜读十年书

爱而知其恶,一分为二憎而知其善,是非分明

一见钟情,得成比目何辞死九死不悔,愿作鸳鸯不羡仙

记人之善,以德报恩忘人之恶,以德报怨

隐恶扬善,言人之善,泽于膏沐抉瑕摘衅,言人之恶,痛于矛戟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隐恶扬善忽以小怨忘人大恩,知恩报德

诱掖奖劝,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切磨箴规,腹心相结者,谓之知心

信不见疑,与人为善忠无不报,天道好还

毓子孕孙,十月胎恩重温衾扇枕,三生报答轻

援溺振渴,富贵者送人以财发蒙启滞,仁人者送人以言

责己以周,平生不作皱眉事待人以约,世上应无切齿人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责无旁贷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义不容辞

乍入芦圩一字不可以轻与人不知深浅一言不可以轻许人

朝梁暮陈,小人槿花心趋炎附势,朝在夕不存

至敬无文,轻誉者失实大信不约,轻许者失言

与有肝胆人共事,志同道合从无字句处读书,躬体力行

小智自私,达人大观,竹柏异心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金玉殊质

左对孺人,老妻画纸为棋局右顾稚子,稚子敲针作钓钩

汉语成语和历代“名句”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粹,是各个时代思想和精神的凝聚与升华。成语最具久远的文化渊源,浓缩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智慧,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名句”散见于历代的名著、佳作,从孔子编《诗经》、著《春秋》,诸子百家著书立说,屈原的《离骚》、宋玉的《九辩》,汉朝的赋、乐府诗,唐朝的诗歌、散文,宋朝的词,元朝的曲,到明清两代的小说、戏曲、对联,直到民国白话文的出现,流派纷呈,佳作迭出。这些著作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传诸后世的名句名言,它们充溢着智慧之美、情思之美、意境之美、韵律之美、谐趣之美,是前人心灵美的结晶,是弥足珍贵的精神产品。

其实,成语和名句有许多相通之处,它们同出一源,同根共蒂,连枝分叶。有时成语是“源”,名句是“流”,许多名句就是从成语中演绎出来的;有时名句是“茎”,成语是“花”,许多话“文字越说越少”,一句话终于提炼成一个成语。笔者只是有意识地引导了成语靠近名句——针对两个精辟的对仗或对偶名句,精选出两个意思与其相关的对仗或对偶成语,两相对接起来,合二为一,成为一副新的“对子”。这样,经精挑细拣,相联相配,终成一千余条,然后按语意、涵义分类编排,分为十二篇章,编纂成了这一《成语名句对联鉴赏辞典》。在编纂过程中,笔者遵循了两条原理,即“对称原理”和“和谐原理”。所谓“对称原理”,就是要求成语与名句“合璧”而成的上、下联做到字数相等,词类相同,句法结构一致。比如本书“立志言志篇”中的:铮铮铁骨,横眉冷对千夫指耿耿寸心,俯首甘为孺子牛这里所选的两个成语,“铮铮”与“耿耿”是重言词(也叫联绵词)相对,“铁骨”与“寸心”是名词相对,都是四字成语,都是状心结构(偏正关系),非常“对称”。这里所选的两句诗,出自鲁迅的《自嘲》,本属律诗性质,做到“对称”更是题中之义。这样两个成语与两句名诗对接,不正“合璧”成了一副绝佳的对联吗?又如本书“文学艺术篇”中的:观海则意溢于海,才思泉涌登山则情满于山,逸兴云飞这里前置的两句话,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刘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非常重视汉字汉语的语音特点。“观海则意溢于海”与“登山则情满于山”虽不属韵文,但刘勰对语音修辞在行文中也时而为之,“观”对“登”,“海”对“山”,“意溢于海”对“情满于山”,十分“对称”。这里后缀的两个成语“才思泉涌”、“逸兴云飞”,都是四字成语,都是主谓结构,也非常“对称”。这样名句导前,成语殿后,前后呼应,不也恰成妙品巧对吗?所谓“和谐原理”,就是要求成语与所配名句做到“内容和谐”和“音韵和谐”。即内容上相关相切,表达同一个主旨,不能牛头不对马嘴;音韵上平仄协调,上下联同一个位置上的文字平仄声相对,这样读起来才抑扬顿挫,和谐悦耳。试看上面的第一个例子,“铮铮铁骨”修饰“横眉冷对千夫指”,“耿耿寸心”修饰“俯首甘为孺子牛”,形容鲁迅这样的硬骨头战士对待敌人与人民迥然不同的鲜明态度,主旨是统一在同一个主题上的,因此在内容上符合“和谐原理”。再看音韵,此联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是: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按照古代五、七言律诗“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平仄声对仗要求,在音韵上也符合“和谐原理”。第二个例子,讲的是文艺创作中的“情思审美”,内容统一在写作感受上,音韵上也达到了平仄相对的要求,有心的读者不妨细细揣摩品味。但有一点需要说明,本书成语与名句的对接成联,“对称原理”不成问题。至于“对仗”规律,有些“对子”很难做到上下平仄相对,因为选自非韵文的名句,本身就不讲平仄“对仗”的,硬要它们做到“对仗”就勉为其难了。有专家认为:“对于巧联妙对,我以为要‘网开一面’,不能要求太高。如果因律而害意,则许多谐联就失去趣味。有不少佳作,其妙无比,只是在平仄方面差些,就不必强求了吧。”(见《妙品奇联·序》,作者常江,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出版)笔者赞成他的观点,在编纂本书过程中也深有同感。对联最能体现汉字的方块结构和表意特征。句式整齐,语言凝练,表达含蓄,手法灵活。或抒情言志,倾诉个人怀抱;或揭示生活哲理,启人心智;或评议古今人物,片语关情;或描绘祖国河山,为胜迹添彩。可用以题赠,引以自勉,借以庆贺,藉以哀挽。这些特征和功能,相信在本书中都得到了体现。笔者在每个条目的“鉴赏”品读中,对每副新的“对子”的精义尽力作了阐发。这里举本书“人际人论篇”中的一副“联文”为例,请读者试作品赏:魏颗结草,爱出者爱反黄雀衔环,福往者福来“联文”中的选句“爱出者爱反,福往者福来”,语出唐朝魏徵《群书治要·贾子》。意谓你给别人付出了爱,别人就会热爱你;你为别人的幸福出过力,别人就会为你的幸福创造条件。这是一句充满禅意的话。“爱出”,就是要懂得付出;“福往”,就是要学会给予。“爱反”是别人就会“返还”给你“爱”;“福来”是别人就会为你送来“福”。这似乎是规律。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我们在这两句话前各引用了一个成语典故,“魏颗结草”和“黄雀衔环”。第一个典故据《左传·宣公十五年》:春秋时晋国人魏颗没有听从其父亲神志不清时要以嬖妾陪葬的遗命,而把妾嫁了他人,后来魏颗在同秦将杜回交战时,看见一个老人“结草”来阻挡杜回,使杜回绊倒受擒,夜里梦见老人对他说:“我,是你所嫁出去的那个妾的父亲……我这样做是要报答你的厚德。”这不是“爱出者爱反”的最生动写照吗?第二个典故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杨宝年九岁,至华阴山,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地。宝取归,置巾箱中,饲以黄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曰:‘吾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玉环四枚与之。曰:‘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公,一如此环矣。’”这又不是“福往者福来”的最好佐证吗?这两个故事,“好有好报”的“禅意”便一览无余,与魏徵的话恰好是正相关,互相联对,妙解其理。无疑,这一“两栖”辞典,给目前“人丁兴旺”的成语词典、名句辞典、名联辞典大家庭增添了一名新成员,别树一帜,面目全新。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是啊,一个人没有一点文化底蕴,怎么能成大器呢?希望本书多少能为读者带来一点“文化底蕴”的积淀,也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作出一点贡献。不过,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视野欠广,《成语名句对联鉴赏辞典》虽已成书,但总会有许多疏失和不尽人意之处,祈望方家和读者批评指正,匡我不逮,助我完善,我自当虚心受之。本书在编纂过程中,靖武、鸿安、永正先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对提高本书的质量和品位大有裨益;叶小妹、沈嘉辰、孙嘉婕给予大力照顾和协助,使本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完成。在此一并致以谢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sanghuae.com/fshyfyl/11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