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皮肤病治疗最好的药 http://pf.39.net/bdfyy/bdfyw/160303/4779930.html 1、手术适应证:①无功能肾上腺瘤;②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③皮质醇腺瘤;④肾上腺囊肿;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直径<5㎝。 2、由于醛固酮瘤一般瘤体都不太大,术中血压的波动不如嗜铬细胞瘤明显,因此开展腹腔镜的早期,应首选醛固酮瘤,且该手术后效果明显,患者满意度高,有利于该技术的拓展。 3、目前,肿瘤直径<6㎝是多数泌尿外科医生所接受的上限,如果直径>6㎝的肿瘤,要高度怀疑恶性,且肿瘤表面血管丰富,术中出血较多,手术风险大,选择腹腔镜手术应慎重。 4、在开展手术的初期,应选择直径在1~5㎝的肿瘤较合适。肥胖患者因腹膜后脂肪较多,寻找及暴露肾上腺困难,应在取得一定经验后再选择此类患者手术。 5、手术前应认真阅读有关的影像学资料,了解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尤其是与肾上极、腔静脉、腹主动脉、肾血管、脾血管等的关系,有助于手术难度、术中肾上腺位置的判断。 6、准备尽可能大的腹膜后间隙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为此,要严格摆好侧卧位,选择合适的穿刺点,用水囊充分扩张腹膜后间隙,肾周筋膜切口尽可能高并且足够大。 7、按解剖程序化六步法完成手术操作。第一步:超声刀由腹侧向背侧、自上而下钝性加锐性相结合,将腹膜外脂肪翻转至髂窝,清晰辩认后腹膜返折、膈肌、肾周筋膜及腰大肌,进一步于腰大肌前缘约1cm处纵行切开肾周筋膜,上至膈下,下至髂窝上缘水平;第二步:分离腹侧肾筋膜前间隙;第三步:于肾筋膜后间隙切开肾周筋膜后层,分离背侧腰大肌前间隙,可辨认出内侧弓状韧带;第四步:分离肾上极实质表面与肾上腺底部脂肪囊之间的无血管平面;第五步:①左侧肾上腺手术时利用肾上腺上极条索组织的悬吊作用,夹起肾上腺周围脂肪,吸引器或分离钳上挑起肾上腺底部,保持一定的张力,并经髂前上棘Trocar置入无损伤抓钳,下压肾脏上极,超声刀朝向肾门的方向,钝性加锐性分离,显露出左肾上腺中央静脉,并于其近、远心端各用1枚Hem-o-lok夹闭后离断;②右侧肾上腺手术时朝腔静脉方向分离寻找肾上腺中央静脉,余同左侧;第六步:上提肾上腺中央静脉残端,游离肾上腺中下极和上极,完整切除肾上腺,降低气腹压力至3~5mmHg,创面彻底止血,取出标本送病理检查,留置后腹腔引流管。 8、寻找肾上腺及腺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要充分了解并正确辨认腹膜后各脏器的解剖位置的关系。充分利用腹膜返折、肾周筋膜和腰大肌等解剖标志,使用3个精准解剖层面分离肾上腺及肿瘤。第1个层面为肾脏内上方的肾周脂肪囊外与腹膜之间的无血管层面,为腹侧肾筋膜前间隙,从此层面向上分离显露肾上腺及肿瘤;第2个层面为肾脏外上方的肾周脂肪囊外与腰大肌之间的无血管侧面,为背侧腰大肌前间隙,从此层面向上分离与第1层面汇合;第3个层面为肾脏上极实质表面与肾上腺底部脂肪囊之间的间隙,上提肾上腺及肿瘤组织,以下腔静脉为内侧标志显露中央静脉,并利用肾上腺上极条索组织悬吊作用,然后切除肾上腺及肿瘤组织。 9、游离肾上腺时尽可能保留肾上腺表面少量脂肪结缔组织,用钳夹牵拉结缔组织,可避免肾上腺组织破裂渗血。术中操作必须轻巧、精细,在分离肾周筋膜、肾上腺血管时,一定要熟悉肾上腺的解剖和血管走行方向,与其平行分离,使用超声刀的效果比电凝更好,可简化操作程序,止血彻底,术野清晰。遇较大血管及中央静脉,则需上钛夹并切断。找到肾上腺后,一般予以行瘤体切除即可,除非个别情况需行肾上腺全切除术外,否则不主张先行中央静脉的分离。进行肾上腺全切时,无需刻意寻找中央静脉,适度牵引肾上腺,保持一定张力,沿肾上腺表面逐步分离,中央静脉自然可清晰显露。 10、处理肾上腺中央静脉时,应靠近肾上腺一侧,避免损伤下腔静脉或肾静脉。左侧肾上腺中央静脉回流至左肾静脉,血管较长,钳夹处理容易,右侧汇入下腔静脉,血管较短,处理相对困难。开展初期宜选择左侧肾上腺手术。 11、在多数情况下,处理肾上腺上中下动脉时无须钛夹夹闭,超声刀可安全凝固直经为3㎜以下的血管。 12、术中发生腹膜破裂,气体进入腹膜腔,导致后腹膜腔空间缩小,增加了手术操作的难度。此时在脐旁置一气腹针,并于平脐腋前线处建立第四通道,用三叶牵开器牵开腹膜,可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缝合腋后线的肌肉,紧密固定Trocar,可明显减少皮下气肿,一旦出现皮下气肿,一般不必作特殊处理,术后2~3天自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sanghuae.com/fshrybw/10671.html
- 上一篇文章: 医院耳鼻喉科开展气管内肿瘤切除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