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朝圣、放生、佛事、超度、供灯、经幡、挂单、禅修...”等都会收到相关内容。

文:五台山清心

据《古清凉传》载:

五台山乃七佛师栖真之处。清涼圣境。万菩萨晦跡之方。

《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云:

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清涼山。过去有菩萨。常於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常为说法。余每览此土名山。

文殊师利者。盖法身之大士也。先成正觉。名龙种尊。名欢喜藏。亦号普见如来。今以方便力。现为菩萨。所以对扬圣众。摄济群蒙。鞭其役者。驱之彼岸。详乎道也。识智无以造其源。谈乎跡也。名数不可阶其极。但以迷徒长寝。莫能自悟。遂使俯降慈悲。见兹忍土。任持古佛之法。

常居清涼之地。表跡临机。俟我含识。

《般泥洹经》云:

若但闻名者。除一十二劫生死之罪。若礼拜者。恒生佛家。若称名字。一日至七日。文殊必来。若有宿障。梦中得见形像者。百千劫中。不堕恶道。

《古清凉传》是公元年~年唐朝高宗年间僧人释慧祥撰写,是一部年前最早记录五台山史料的传记。

《大藏经》中有《古清凉传》的详细内容(大正藏No.古清涼传二卷唐慧祥撰)其中记载文殊菩萨化现与五台山的事迹多处。

我们将分几次译出这部千年古书中记载的文殊菩萨化现在五台山的事迹,对广大到五台山礼敬文殊菩萨的居士、信众一定会大有裨益。

1、五台县灵鹫峰:孝文帝遇文殊菩萨

据《古清凉志》记载:

“至大孚图寺。寺本元魏文帝所立。帝曾遊止。具奉圣仪。爰发圣心。创兹寺宇。孚者信也。言帝既遇非常之境。将弘大信。”

这段文字的意思就是:北魏孝文帝曾经巡游到这里,亲眼见到文珠菩萨显现,受到感动,创建了大孚图寺。

这是《古清凉传》记载的第一起文殊显圣的事迹。

2、五台金刚窟:文殊菩萨所居

据《古清凉志》记载:

“金刚窟者。三世诸佛供养之具。多藏於此。按祇洹图云。祇洹内。有天乐一部。七宝所成。笺曰。又按灵跡记云。此乐。是楞伽山罗刹鬼王所造。将献迦叶佛。以为供养。迦叶佛灭后。文殊师利将往清涼山金刚窟中。释迦佛出时。却将至祇洹。一十二年。文殊师利还将入清涼山金刚窟内。又有银箜篌。有银天人。坐七宝花上。弹此箜篌。又有迦叶佛时金纸银书大毗奈耶藏。银纸金书修多罗藏。佛灭后。文殊並将往清涼山金刚窟中。”

3、东台之左:解脱禅师多次遇到文殊菩萨

据《古清凉志》记载:

“昔有大隋开运。正教重兴。凡是伽蓝。並任复修。时五台县昭果寺解脱禅师。於此有终焉之志。遂再加修理。禅师。俗姓刑氏。本土人也。驰马之岁。即预出家。宿植德本。早怀津问。初从介山之右抱腹山志昭禅师所。询求定验。超亦道邻将圣。妙尽还源。而内蕴知人。特赐殊礼。告众曰。解脱禅习冲明。非尔徒所及。勿同常辈令其执僧役也。炎涼未几。遂返故居。自尔常诵法华。並作佛光等观。脱数往大孚寺。追寻文殊师利。於东台之左。再三逢遇。”

这段文字中记载解脱禅师在东台之左多次遇到文殊菩萨。

4、佛光寺:文殊现真容

据《古清凉志》记载:

“南台。灵境寂寞。故人罕经焉。台西有佛光山。下有佛光寺。孝文所立......解脱禅师。既蒙大圣指示心印。乃谦卑自牧。专精侍众。厥后。大圣躬临试验。脱每清旦。为众营粥。大圣忽现於前。脱殊不顾视。大圣警曰。吾是文殊。吾是文殊。脱应声曰。文殊自文殊。解脱自解脱。大圣审其真晤。还隐不现。”

这段文字记录文殊菩萨在佛光寺显圣考验解脱禅师。

5、文殊菩萨显圣图

点击即可放大浏览高清地图

6、交通指南

包车朝圣

灵鹫峰:

S46高速下高速-台怀镇方向-显通寺、菩萨顶、塔院寺所在位置即为灵鹫峰

东台之左:

从台怀镇中心-北门出山门-继续前进10公里左右即到鸿门岩-那罗延窟附近即到

金刚窟:

台怀镇中心区-碧山寺与集福寺中间的山谷即到。

佛光寺:

S46高速五台县城下高速-前进25公里到豆村镇-前进5公里即到佛光山-佛光寺

五台山清心

阅读后受益,可随喜布施鼓励善法

赞赏

人赞赏









































怎么样可以治好白癜风
全国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sanghuae.com/fshrybw/2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