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放叶玮琪蚕神献丝与三蚕圣姑明清
北京白癜风正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医院订阅哦! 作者简介 萧放(-),男,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历史民俗学。 叶玮琪(-),女,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民俗学。 摘要 以“蚕神献丝”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蚕神信仰文化在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情节内容。本文聚焦明清时期山西南部的蚕神信仰与蚕桑习俗文化,发现并分析其中独特的“晋南故事情节”。晋南地区的《嫘祖养蚕》故事脱胎于马头娘传说,又具体地指向黄帝元妃西陵氏嫘祖的蚕神身份认同,这与晋南区域历史文化相关联;同时,由于明清时期潞绸“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繁荣发展,种桑、织造与养蚕缫丝同为丝绸业“三部曲”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地桑神桑女与蚕神嫘祖、天蚕神马头娘合称“三蚕圣母”,合祀于三蚕圣姑庙,并通常与机神庙祔祀在晋南地区的道教宫观之中;在民众生活中围绕蚕桑丝织活动形成了生动的习俗传统,在今天非遗保护运动的契机下,晋南桑蚕文化遗产理应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蚕神献丝;蚕桑习俗; 晋南;乡村振兴 中国一向被称为“丝绸之国”,丝织业包括种桑、养蚕缫丝和织造三部曲,历史时期在不同地区围绕这一生产活动衍生出许多民间信仰、习俗和传说。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先生通过对孟姜女故事进行“历史的系统和地域的系统”分析,跳出长期以来“别黑白而定一尊”的传统眼光,进行了“不立一真、惟穷流变”的动态研究,进而得出“故事是没有体的,故事的体便在前后左右的种种变化上”这一对于传说故事研究本质极富启发意义的结论。受此思路启发,本文主要聚焦明清时期山西南部的蚕神信仰与蚕桑习俗文化,探究这一区域蚕神信仰在明清时期“前后左后的种种变化”,进而分析这些“晋南故事情节”变化的原因。这一题目对于向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sanghuae.com/fshrybw/9729.html
- 上一篇文章: 注意最适合春天种的60种花,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