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果体区肿瘤全切术点亮8岁男孩生存希望
松果体区肿瘤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这意味着它们始于大脑或脊髓。松果体区肿瘤相对罕见,占所有颅内肿瘤的0.5%-1%,但在儿童中多发。年仅8岁的男孩小A就是这样一位松果体区肿瘤患者。 小小年纪头痛不止,原来是脑里长“瘤” 去年年初,小A就出现了头痛、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经磁共振检查结果为“松果体区占位合并幕上梗阻性脑积水”,本来和乐美满的一家人陷入阴霾。 松果体区肿瘤症状主要表现为梗阻性脑积水以及颅内压增高导致的头痛、恶心、呕吐等压迫性反应,随着肿瘤的进一步增长,可能会引发性早熟、尿崩症和四叠体中心综合征。 在脑核心区动刀可谓“凶险” 松果体区肿瘤能治愈吗?松果体区肿瘤如何治疗?这是很多类似小A这样的患者及其家属密切关系的重大问题。医学研究表明,目前松果体区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后良好恢复率在88.7%左右,肿瘤全切甚至能将治愈率得到质的提高。 但由于松果体区处于大脑的核心区,毗邻重要血管神经,特别是大脑深部静脉对手术入路起着明显的阻碍作用,而损伤静脉往往会导致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及术后反应,导致手术失败。手术往往也非常考验手术者的智慧和耐心,是否能使肿瘤的完整切除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术后的生存状况。在大脑松果体区进行手术切除,一直以来是世界神经外科面临的一大挑战。 小A的家人问遍了国内各地的神经外科专家,得到的答复多是建议做脑脊液分流加辅助放化疗。事实证明,这些手段对控制小A的病情发展作用并不大。半年过去了,小A的早期症状并无好转。 赴德手术终于实现肿瘤全切 “世界之大,难道国际上也没有能为小A动手术的专家吗?” 当国内治疗陷入困境,小A的家人带着这个疑问把治疗的方向转到国外。多方打听之下,他们了解到德国有一位世界公认的脑干颅底肿瘤手术大师、现任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委员会主席的巴特朗菲教授,他尤为擅长在松果体区、胼胝体、脑干、延髓等大脑复杂区域实施肿瘤全切术,能尽可能地保护肿瘤周围正常的脑组织、神经血管,使患者得到极大程度地恢复。 四个月前,小A的家人带其前往巴特朗菲教授所在的德国汉诺威国际神经学研究所(INI)接受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患者俯卧位,后正中头皮切口,取幕下小脑上入路结合幕上枕下乙状窦旁经小脑幕入路,最终肿瘤得以全切除,且尽力减少了组织的损伤,对预防后期肿瘤的复发起到了极大作用。术后第一天小A依然保持清醒状态,在术后ICU观察两天之后情况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并且顺利出院。目前,小A之前的各种症状全都消失,恢复了正常机体功能,最近复查时肿瘤也并无增长。 高精细显微外科手术的先进性 小A的松果体区肿瘤是如何做到全切的?这得益于巴特朗菲教授高超精细、巧夺天工的操作手法以及现代显微外科手术的技术保障。近年来,随着显微神经外科的发展,世界神经外科领域内越来越多的专家将争取全切除的积极开颅手术作为松果体区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显微外科手术对肿瘤区域可以达到高度微创、高度精细和高度准确切除的效果,且手术视野清晰,立体感强,可对应高难度的松果体区恶性肿瘤手术项目。在高科技术中神经导航系统、术中超声造影等先进设备辅助下,显微外科手术表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 1优势 在手术视野放大的情况下进行外科手术操作,超越人类具有的视力局限。相对传统手术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和飞跃。 2优势 从宏观进入微观,使手术者大大提高对人体细微解剖结构的辨认能力,以及对各种正常组织和病理组织的鉴别水平,从而使手术更加精确细致。 3优势 降低了组织损伤,有利于组织愈合,为患者良好预后打下坚实基础。 巴特朗菲教授作为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组织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的一员,除了在德国INI接收有需要的中国患者,也曾来华在医院及医院为国内的脑肿瘤患者实施手术。 除了德国的巴特朗菲教授,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还汇聚了很多其他来自来自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同一专业不同细分领域的超高水准、世界盛名的神经外科专家,他们大多是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及各国神经外科学术组织的主席级别成员、世界神经外科各大知名专业杂志主编,也是本专业内以极高超手术能力和天赋而闻名于世的神经外科教科书级大师。INC一直致力于中外神经外科技术的交流、合作、促进和提高,并针对高端人群及特别疑难手术病例提供世界前沿、更优质高效的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1Prof.HelmutBertalanffy 2面对面咨询世界神经外科学院主席WilliamT.Couldwell教授 3国际神经内镜联合会主席HenryW.S.Schroeder教授来沪面对面咨询 4世界脑干肿瘤手术大师德国巴特朗菲教授在华手术顺利进行 55岁视神经胶质瘤小朋友在德国治疗经过 如想联系国际专家请拨打电话 或者 点击“阅读原文”填写表格预约专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sanghuae.com/fshxgls/10734.html
- 上一篇文章: 新技术神经外科成功开展我院首例颅底肿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