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院制度自唐末兴起以来有千年之久

而梅州古老的书院之一,东山书院

是由王者辅在清乾隆十一年(年)倡建

已漫越了二百六十多个春秋

梅州地区自古崇文重教

而东山书院所在的这片土地

更是脉承着嘉应州弥足珍贵的文化传统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它厚实的门墙青瓦传承着灵动的历史

录载着梅州人文

东山书院

从清乾隆十一年(年)创建东山书院

到清光绪三十年(年)

爱国诗人、外交家、教育家黄遵宪先生

在书院创建“东山初级师范学堂”

培养了众多爱国兴邦之士

爱国名士丘逢甲先生亦曾讲学于东山书院

在东山书院撰写了嵌“东山”长联

楹联含蓄地道出东山书院虽僻处山城

亦足承载客家人不凡之志

东山书院是我国客家地区规格最高的

“重檐歇山顶”式书院建筑

书院由主体建筑大门楼

前堂、中堂、后进共三重

两横栋屋组成

主体建筑面宽3间进深3间

石柱台梁式结构

重檐歇山顶

两横栋屋是砖木结构的平房

熙蠡摄

代代青年才俊从东山书院走出

成为遍布海内外的东山校友

他们在各条战线上的频频捷报

更生动、形象地延续着东山书院的辉煌

有为民族独立作出突出贡献的叶剑英元帅

有骁勇善战的萧向荣将军

有热心公益事业的曾宪梓博士

等众多英才

熙蠡摄▲乾隆11年嘉应知州王者辅为考上国子监的钟许题写的金匾“初步云梯

熙蠡摄

▲进士出身的清朝礼部主事黄基为应川三老弟的母亲71寿题写的金匾“婺焕南天”

熙蠡摄

▲东山书院内景

熙蠡摄

直到现在,每到高考前

东山学子也都会前来东山书院

了解学校的历史和传统,瞻仰魁星

熙蠡摄

东山书院的第三层是魁星阁

安放着镀金的魁星全身雕像

魁星如真人般大小,右手握朱笔上举

左手拿金锤下敲,怒目蹬腿

大有挥笔定论、一锤定音之势

熙蠡摄

魁星阁的窗上

绑满了即将高考的学子们的心愿与寄托

也表明了学子们

想要从高考中脱颖而出的决心与意志

熙蠡摄

书院门前三棵古老的木棉树

高大挺拔

熙蠡摄

大门上贴金的“东山书院”

四个繁体大字闪闪发光

两边的对联

“东山魁星灿,书院旭日荣”

熠熠生辉

熙蠡摄

参观完书院后

便要走一走

这年代比东山书院更为悠久的状元桥

熙蠡摄

乾隆十一年()

嘉应州知州王者辅

筹资将木桥改建成双洞石拱桥

既美观又坚固,并为之易名为“灵济桥”

不过人们依然习惯称之为“状元桥”

东山桃李绿书院状元红东山书院源远流长

来源:梦里客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sanghuae.com/fshxgls/11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