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吃超级想吃火锅的

挑菜工加壹

火锅大家都吃过呀

但今天要说的这些奇葩涮菜

你还真的未必吃过

图片来源:rf正版图片库

说到火锅,全国各地底料花样太多,汤锅煮干了也盘点不完。咱们不妨先放下清汤红油之争,说说涮菜——除了常见蔬菜之外,还有些意想不到的植物会被拿来涮。今天我们就跟随《博物》的吃货作者,亲身体验各种莫名其妙的火锅涮菜。

中国不思议火锅涮菜地图

鲜花系

扶桑花:赏花涮菜两相宜

在福建沿海小镇路边,用作绿篱的灌木修剪到齐腰高,枝杈之间,间或冒出几朵硕大灿烂的花朵:美艳的红色,五枚花瓣,花蕊合生成细长的刷子状探出。这不是北方人栽在花盆里精心呵护的扶桑花么?

扶桑又名“朱槿”,非但在南方当做绿篱,甚至在福建的餐馆中,我也见了扶桑花的身影。盛开的花朵中,花蕊已被精心去除,摆在盘子里等着下锅。不过待它在沸水中凄美地翻滚后,口味有点类似煮旧了失去滋味的大葱皮,略带韧性,却并无咀嚼的快意……大约这花还是属于“视觉系涮菜”吧。

大白花杜鹃:煮鹤焚琴为哪般

我在云南丽江的小餐馆里,端详着火锅旁竹篓中一些含苞待放的花朵。“特色杜鹃花”作为涮菜,味道和口感不过尔尔,却让人有一种煮鹤焚琴、劈家具当柴烧的感觉。

这种开洁白花朵的杜鹃,确是滇西北等地常见的野生花卉,有人栽来观赏,也有人摘了花蕾做菜。我曾有过疑惑:杜鹃花不是有毒吗?怎么能用来吃呢?当地人说,这种杜鹃花自古就有人吃,不知是无毒,还是涮过之后破坏了毒性,总之没人因吃了这花而产生不良反应。

野菜系

野茼蒿:猪见猪喜,人见人爱

“走,去采野菜!”

在海南岛的村子里,我和村民们一起出动,在附近采摘一种叫“革命菜”的野菜,时值3月,海南却已烈日炎炎,“革命菜”是这一季节餐桌上的常客。相传20世纪30年代,红军长征时曾以这种野菜为食,所以叫它“革命菜”,这名字也从四川等地流传开来。

村外小路边的荒地草丛中,它们成片生长着,有些已经开出橙红色的花朵来。采摘时需要将鲜嫩的茎叶一起掐下,有时摘得急了,也会连花带叶一起拔走。我们在逼仄的小屋里架锅点火,野茼蒿就是这顿火锅的主要蔬菜了。然而就生火这一会儿功夫,放在屋外的满筐野菜竟然只剩凌乱的半筐,村子里放养的“溜达猪”志得意满地逃离了肇事现场——原来野茼蒿不仅是人们喜爱的野菜,也是重要的猪草。

少花龙葵:煤气味儿毒物

同是在海南岛,市集上贩卖的另一种奇怪蔬菜“少花龙葵”,就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了。它外形没啥稀奇,开白色小花,浆果成熟时紫黑色,是南方常见的野生植物。当地的常见吃法也不奇异,不过是将嫩叶乃至整棵植株涮火锅、蘸调料食用。让我别扭的是它的味道——实在像是煤气泄露的难闻味儿!

可是本地朋友都吃得津津有味,难道他们真喜欢这种怪异滋味?“在别处吃不到哟!”听到如此解释,我也只得硬着头皮吃下去了。问题在于,少花龙葵是有毒的,据记载,大量误食可导致口渴、恶心等症状。也许症状在涮锅的热气熏蒸和酒精配合下,变得顺理成章了?总之这是我吃过的最“危险”和最莫名其妙的涮菜,没有之一!

树叶系

木姜子:山地特产抗阴湿

贵州的山间,10月雨天尤为阴冷,潮湿的空气弥漫开来,让人感觉各个骨头关节都被寒意入侵。这时美美地吃一顿火锅,确是驱除湿冷的好方法。在黔东南的山村里,本地人最爱的火锅和蘸水里都充满各种酸、辣、麻的调味料,除了加入用木姜子果实提炼出的红色木姜子油,木姜子的叶子也能被丢进火锅涮着吃。

木姜子是这里山区的常见树木,与樟树是近亲,有一股特别的气味,但它的树叶看上去真是普通,从然涮过,口感也谈不上愉悦,让我感觉自己像只食草动物,而且经过汤料和蘸水的“洗礼”,已经完全吃不出它的本味。据说木姜子入药有祛风散寒之效,如此非主流的涮菜,大概也只有阴湿潮冷的山区才能吃到吧。

时蔬系

白薯叶:见怪不怪最家常

“来份白薯叶!没吃过,尝尝鲜。”

说这话的一定是北方人。如今白薯叶作为火锅涮菜,在北方算是“新优菜品”,然而对于南方人,这却是太过家常的蔬菜了。白薯叶和白薯尖(嫩茎和嫩芽)无论是作为炒菜还是涮菜,在南方都是寻常食品,味道有点像空心菜,仔细品味,还能尝出一点点生鲜白薯的香味。

北方的白薯田,只等着收获地下的白薯,南方却有人时常去掐新鲜的嫩叶嫩芽。只要掐得不算太狠,通常新叶新会很快生出。甚至我在云南还见过一次将白薯花当蔬菜吃的,那花朵与牵牛花相似,粉色喇叭形——只可惜那次赶路甚急,没尝过味道。

折耳根:鱼腥黑暗料理

说到南北口味差异,大约“折耳根”可以算作一大检验标准:细长的白色根茎,又是还会带一些须状侧根,无论是凉拌、炒熟还是涮锅,能接受它诡异味道的人,大多来自西南地区,不少北方人会觉得那味道简直“恶心”,犹如腐烂的臭鱼味儿,残留在嘴里久久不能消散。

这“臭鱼味儿”便是折耳根又名“鱼腥草”的原因了,它的中文正式名叫做“蕺菜”(蕺音“及”),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南方广大地区,是种生于阴湿环境中的常见植物。它的特殊味道,如果涮在火锅里头,吃得习惯则罢了,吃不惯的人,大概会觉得整锅汤都沾染了异味。

水果系

番木瓜:口腹之欲,爱美之心

“木瓜火锅”成功打入大城市,还是托了所谓“木瓜丰胸美容”说辞的福。实际上这些果肉橙红色的水果,正式名叫做“番木瓜”,和中国传统的木瓜并无干系,丰胸美容之说也并无实据。只不过人们常怀爱美之心,宁可信其有,于是才会带着“吃美食顺带变漂亮”的小心思,去吃木瓜火锅了。

番木瓜与其说是涮菜,不如说是在火锅里煮,煮到果肉松散、香甜味变淡,只剩下略黏糊的口感还在,吃起来有些像南瓜。但番木瓜却有一种特殊气味,香甜中混杂着一丝腐败气息,于是整个火锅的滋味也多少有点诡异。

特产系

仙人掌:无可奈何刺拔光

相传“仙人掌火锅”源于墨西哥——这说法委实难以考究。能够确信的只有几点:第一,墨西哥确实有很多野生仙人掌;第二,在墨西哥,有些仙人掌可以作为蔬菜生食;第三,中国常见的仙人掌,也确实来自于墨西哥一带的中美洲地区,明朝末年引入,此后作为花卉或围篱栽种,并在南方海滨构成了生态入侵。

亲眼看到涮锅中的仙人掌时,我完全没想到这就是张牙舞爪的多刺植物,仙人掌被拔了个光溜溜,外皮也削干净,并被切成了类似黄瓜条一样的形状。扔进火锅涮熟,口感带一点黏软的韧性,带一点青涩滋味,多少类似于芦荟。近年来一些大城市中偶尔可见仙人掌涮锅,倘若为了治理被仙人掌入侵的海滨生态系统,这种火锅涮菜倒是值得推广。

海菜花:满地水草上餐桌

第一次吃火锅中的“海菜”,是在云南昆明。只觉得确实有一点海产品的腥甜味儿,口感滑溜溜的,类似于柔软而新鲜的海带结。“好吃吗?‘海菜’好像只有在云南才吃得到。”然而云南却不临海,这说法有点怪异。据说吃“海菜”的习俗源于滇西北,如今人们还专门为它起名“水性杨花”。

后来才知道,这“海菜”与大海全然无关,而是一种正式名叫做“海菜花”的水草。高原湖泊和河流之中,海菜花的茎随水摇摆,柔软滑嫩。这种植物开花时,雪白的花朵纷纷生出水面,满池散落,更是清新可人。其实海菜花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纵然目前产量较大,但以吃货们孜孜不倦的精神,前景并不乐观。

看完有没有想试一试

留言一起讨论一下吧

摘自

《博物》年2月号

作者

黄戴戴

绘画

年高/爱染

编辑

加壹

黄戴戴

赞赏

长按







































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公立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sanghuae.com/fshxgls/3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