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扉美术馆×秾可食地景课题组

由艺术家徐坦为发起人的展览“农、林之路竹、丝之岗”在扉美术馆已经落幕。由华南农业大学李自若老师带领的秾·可食地景研究组也参与其中,开展关于“社区种植”的研究及实践。本次展览,秾·可食地景团队负责两个展品,与大家共同探讨与分享对于种植/食物/社区/生活的不同感触。

秾·可食地景研究组是由高校老师和学生组成的。我们讨论的内容是关于可以吃的植物以及这些植物联系人与人、人与环境的方式。

:社区探索

年的春天,徐坦老师找到我们一起来参加竹丝岗社区的计划,我们便想着一起与大家探讨下社区里的植物以及植物与大家的生活。年夏天,我们组织了《社区植物美术馆》的工作坊。

其中,年7月14日我们进行了社区植物美术馆的探索工作坊。工作坊以Mapping的方式,由社区居民、高校师生及其他感兴趣社区种植及艺术营造的伙伴,一同探索竹丝岗社区中可以被作为植物种植与社区艺术营造的潜力空间。来自不同地方的朋友与社区的居民在竹丝岗发现了非常多植物。植物们以不同的方式生活在社区的不同角落,人们也以不同的方式与它产生互动。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植物的力量,也更了解了大家不同的生活方式及态度。

相关图片摄影:扉美术馆

紧接着,年7月22日,在整理和汇总了第一次工作坊的成果——竹丝岗印象、竹丝岗地图、未来可进行的活动、会遇到的挑战和策略这四个板块后,于22日进行了第二次工作坊——“你我他植物美术馆创设”。大家走访社区,对社区里可改造、有潜力的地方提出问题及建议探讨竹丝岗社区种植资源整合潜力,拟对营造的社区空间进行共同设计,提出初步方案及行动计划。

相关图片摄影:扉美术馆

社区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吃饭的餐厅。由于我们课题组一直关心可食用植物,于是有了开一个假茶餐厅的想法。年夏结束的时候,这个假的茶餐厅试运行了大概半个月。我们设计了一些互动的道具,希望大家一起与食物互动,分享自己与食物的故事。这次茶餐厅的开业时间非常短暂,其实我们并不确定是不是真的如我们所想。但是有一天,我们看到两个女生坐在分豆子的游戏面前,一边分着红豆与黄豆,一边聊着彼此的生活。此刻,之前想的关于茶餐厅的种种意义,变得没有那么重要。这个瞬间打动了我们!

经过了年暑假的相遇和初次尝试,我们对竹丝岗社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年,我们收到徐坦老师的邀请,再次进入竹丝岗社区、扉美术馆,探索在本地语境下的植物与社会活动之间的联系。

:植物新世界

在开展前期,我们参加了由扉美术馆组织的活动,重新建造了“新民众花园”。活动中大家一起观察植物、欣赏植物,结合废弃物制作属于自己的植物。

手工制作植物,摄影:韦通洋、扉美术馆

制作成员大合影,摄影:扉美术馆

年9月,为了呈现给大家一个有趣的植物世界,秾的小伙伴们在开展前的两周进行了布展活动。

布展过程,摄影:韦通洋、颜梦琪

开展了

年9月21日,社区种植计划正式开展。社区种植计划的展览中,我们让茶餐厅再次开业。这次,我们稍微扩充了下餐厅的规模。结合我们专业的特点,一些可食用植物的信息被融合到餐厅的细节里。其中,与茶餐厅同步的有一个小视频,叫做《岭南吃的那些事儿》。这段视频是由我们课题组专门对植物进行文化研究的小组制作的。小组专门挖掘历史或者岭南文化生活中可食用植物的故事。在课题组内部,我们称他们为“植物八卦组”。年,小组的成员完成了一本《饕餮岭南》的册子。今年,八卦组又挖掘了一系列和风俗有关的食物故事,便决定以小短片和历史菜单的方式呈现。

可能由于受到自身专业的限制,我们并不确定这些新增的信息是否能够顺利的表达。但是我们希望每一个人可以以一种不同的方式参与到与植物的互动中来。这其中或许有记忆、有故事,或许有交流分享,或许只是一种被假餐厅忽悠后的吐槽……但是,期待大家可以在茶餐厅中获得与植物、与自己、与他人的意外相遇。

在我们的布展中也有一个意外,是餐厅门外的罗勒。因为一些失误,我们没能把一棵真的罗勒植物展示出来。于是开幕的当天,我们决定从头开始,在杯子里播下了罗勒种子。一起等待这个生命与展览的互动~

作品1:《靓菜茶餐厅》

媒介/类型:互动装置

作品简介:植物非常重要地功用就是被我们人类吃掉,而我们也创造出了吃的艺术。靓菜茶餐厅是一个互动餐厅,大家可以重新感受竹丝岗社区居民在吃方面的不同想法,也可以把自己的食物记忆、体验及创意融入到茶餐厅中。

靓菜茶记入口,摄影:扉美术馆

岭南本土食用植物的科普:茶餐厅门面的菜牌,摄影:颜梦琪

课题组文创小册子,摄影:韦通洋

其中包括了一些本地可食用植物的实物、食物形象、食物在种植阶段的植物形象、本地茶餐厅趣味菜名背后的食材组成、岭南古代食物文化和故事。

茶餐厅卡座及与居民互动

秋秾·可食地景研究组新成员见面会

在扉美术馆进行,摄影:韦通洋

蔬菜印花,摄影:扉美术馆及韦通洋

课题组制作的植物标本,摄影:扉美术馆及韦通洋

作品2:《岭南吃的那些事》

媒介/类型:戏剧、影像

作品简介:《岭南吃的那些事》讲述了历史中发生在岭南地区与可食用植物相关的小事。岭南地区自古以来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造就岭南人特有的植物饮食文化。在现代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人们却越来越忽视身边的饮食传统。而传统可食用植物有它们独特的文化内涵,关于它们的历史记载也反映着古人“吃的智慧”。作品通过四个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小故事,讲述历史中岭南地区传统可食用植物食用方式和制作方法。希望通过该作品展现岭南地区特有的饮食文化,让更多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sanghuae.com/fshxgls/6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