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叹芳菲四时厌,不知开落有春风独爱
在“兰海仙谷”上有种花,名唤扶桑。我国古代一直视扶桑为神树,相传在东方大海之上有一灵地,名叫汤谷,汤谷为太阳升起之地,汤谷上有两棵相互扶持的大桑树——扶桑,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树杪而升,因谓为日出处,亦代指太阳。扶桑神树更是神界、人间、冥界的连通大门,上古时期金乌作乱,十日当空,民不聊生,大神后羿便是站在神树扶桑之上射日,才保得人间安宁,而后羿射日之时将其踩断,人神冥三界便难以联络的,因而世上少了神树扶桑,却多了美丽的扶桑花。 扶桑学名朱槿,又名佛槿、中国蔷薇,原产于中国。由于花色大多为红色,所以中国岭南一带将之俗称为大红花。汉代《海内十洲记·带洲》云:“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也许与传说有关,扶桑在古代就是一种很受欢迎的观赏性植物,在西晋时期的一本著作《南方草木状》中就已出现扶桑的记载。花大色艳,四季常开,主供园林观用。而宋代诗人蔡襄更是酷爱朱槿,蔡襄在漳州做写事判官时,晚秋季节,在西耕园驿庭园内看到数十株朱槿,当即时作诗赞赏,不久他离漳州东下,临行前特地去观看一回,又作诗一首。15年后,他再次来到漳州,专程去观赏朱槿,并写了一篇小序,将前后15年3次观赏不槿之事记录下来留作纪念。15年之久不忘朱槿,诗人爱此花之深切可见一斑。 自古以来,关于扶桑的诗词可谓层出不穷,屈原在《楚辞·九歌·东君》中这样写到:“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唐代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诗云:“将欲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明代凌云翰《关山雪霁图》诗云:“扶桑飞上金毕逋,暗水流澌度空谷。”;清代颜光敏《望华山》诗云:“天鸡晓彻扶桑涌,石马宵鸣翠辇过。” 扶桑不仅备受诗人喜爱,更是全身是宝,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木三·扶桑》中记载:“扶桑产南方,乃木槿别种。其枝柯柔弱,叶深绿,微涩如桑。其花有红黄白三色,红者尤贵,呼为朱槿。”扶桑根、叶、花均可入药,有清热利水、解毒消肿之功效。 古代妇女以朱槿簪于发间为美。南方多栽植扶桑于池畔、亭前、道旁和墙边,全年大红花开花不断,异常热闹。长江流域和北方常以盆栽点缀阳台或小庭园,在光照充足条件下,观赏期特别长。也是夏秋公共场所摆放的主要开花盆栽植物之一。北方的盆栽扶桑之多,不亚地其他奇花异。这不仅是由于它的美,恐怕也由于它向人们索取的少,而供人们欣赏的多,是它能在全国各地广为栽种应用的原因。 -END-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sanghuae.com/fshyfyl/481.html
- 上一篇文章: 人家的市花只有一种,我们南昌市市花却是两
- 下一篇文章: 冬季,50种常见花卉浇水方法,献给喜欢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