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董杨大宗祠全称是全球董杨大宗祠
今天下午,偶尔路过一座豪华的大宅子,近前一看,门头上悬挂的是“董杨大宗祠”的匾额。 我虽见过的宗祠不多,但两个姓氏的祠堂还是首次发现。 来到异地,我总习惯学习了解一个地域的不同民俗文化,这正是一个好机会。 进入董杨大宗祠,迎面有“欢迎参观”的字样和来客登记簿。 该祠堂始建于明朝,地处泉州老街巷——旧馆驿巷内;整座宗祠雕梁画栋、宏伟壮观,内有清代重修碑记,是董杨同祖联宗的见证物;宗祠促进董杨海内外宗亲情感和文化交流,让宗族之根在全球蔓延。 旧馆驿巷北口 泉州西街旧馆驿巷是条著名的老街巷,它起自西街,南接古榕巷,巷长约余米,巷内文化史迹丰富,有天室池、元代驿站、明代染织房遗址等,全球董杨大宗祠就坐落在这条老巷的南端。这座大宗祠始建于明天顺辛巳年(年),清同治至光绪年间重修,后于年由海内外董、杨族人成立“全球董杨大宗祠重建执行委员会”重建,并于4年正式开光落成。现祠为两落带单护厝、五开间硬山顶木结构建筑,整座宗祠雕梁画栋、宏伟壮观。 董杨大宗祠正立面 董杨大宗祠外景 董杨宗祠协会的议事厅 豪华大气的设计风格 出资流芳名录 雕龙画凤惟妙惟肖 石雕门头 龙凤呈祥石雕柱 开阔的庭院 镀金人物雕刻 供奉先祖的大堂富丽堂皇 石雕龙头特写照 处处都是精美礼品雕刻壁画 这位女士似乎对这幅石雕壁画饶有兴趣 家族成员祭拜先祖场景 镂空石雕工艺精湛 镂空石雕工艺精湛 这位老者热情地向我们作介绍 清光绪年间重修纪念碑 镂空木雕均作鎏金工艺处理 门外艳丽的扶桑花 泉州董杨大宗祠全称是“全球董杨大宗祠”,按照董杨联谊总会的说法,添加“全球”二字有海纳百川的寓意,而且港、澳、台及旅居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董杨族人,有一大部分是由闽南特别是泉州地区远播衍派而来的,故称“全球董杨大宗祠”名副其实。 年,在泉州晋江曾坑的教育界名士、乡绅杨孙岱先生倡导下,晋江、南安、惠安、金门等地的族亲齐聚泉州市区中山路实发银楼,首创成立“泉州董杨联谊会”。据介绍,这是全球董杨童(童姓与董姓亦是联宗关系)宗亲恳亲大会的历史由来。至此,海内外的董杨童宗亲会在追溯其历史时,均称其为“抗战前始创于福建泉州”。 泉州市董杨宗亲联谊总会数十年来继承并发扬董杨的祖德家风,促进海内外宗亲情感和文化交流,让宗族之根在全球蔓延。 “联宗”是一种文化现象,可分为“同姓联宗”与“异姓联宗”。据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谱牒学研究会副会长钱杭介绍,“同姓联宗”较常见,而“异姓联宗”相对较少。“异姓联宗”主要有三种类型,其一是源于同一古姓的联宗,如赖、罗、傅三姓联宗;其二是源于同一父系关系的联宗,如翁、洪、江、方、龚、汪六姓联宗;其三是源于入赘出继关系的联宗,如曾、邱(丘)联宗。但董杨联宗的背景却更为复杂,它既贯穿有同祖的渊源,又时有兄弟情谊之美,深掘之下,俱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据杨远芳介绍,董杨同祖联宗历经了大概多年的岁月,其中有三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首先是在上古时期,据族谱所载,董杨俱为黄帝姬姓之子孙。黄帝共有25个儿子,其中姬姓就是后来董杨的祖先,所以董杨是同胞兄弟;大约过了0年,也就是唐朝末年,董杨因为一次偶然事件,又走到了一块。 唐末有一年,来自河南光州固始县傅庆乡的读书人杨明珠上京赶考,路遇几个无赖之徒寻衅。杨明珠寡不敌众,就在这危急之时,在旁用餐的一位武士挺身而出,力助其赶走那帮无赖。杨明珠对武士非常感激,遂与之攀谈,得知他姓董字思安,竟也是来自傅庆乡。他乡遇乡音,两人备感亲切,遂烧香秉烛,结拜为兄弟。巧的是,那年科举,两人皆考中进士。 后来,两人均随王审知入闽,并在为官。有一次,董公奉命到建州,便把年仅三岁的幼子董兴托付杨公照养。杨公欣然应允,将董兴视为亲子,加以抚养教育。12年后,董公重返泉州府任职,杨公亲自把已经长大成人的董兴归还董府,让他们父子团聚,留下“养如亲生”的佳话;第三个故事发生在南宋末期,当时,由浙江余杭入闽、在同安为官的董世兴,与在晋江为官的杨公宣结拜为兄弟。两家人和睦如一家。然而,董世兴不幸英年早逝。他生前为官清廉,家境贫寒,抛下夫人和幼子君选,孤儿寡母无依无靠,生活困难。在这走投无路之时,杨公宣义无反顾地将他们母子接回家照顾,并对君选悉心教育栽培,使之长大成才。后来,君选以杨为姓,入朝当了官。董杨也就此融合为一体。杨君选临终时,留下遗言嘱咐后裔要恢复董姓。到了明朝,君选的后裔董杨道滨之子锡缑在朝为官,官居刑部侍郎。有一天上朝,他向明神宗皇帝奏本,提起杨公君选临终遗言,请求皇上恩准恢复董姓。但神宗皇帝念及董杨融合久矣,御批道:“既成久代,不准复姓,钦赐董杨公仍以杨姓传嗣。”从此,董杨铁了心成为一家,不再分离了。(来源:夏冬阳)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sanghuae.com/fshyfyl/633.html
- 上一篇文章: 结婚效应下武井咲主演的黑色皮革手册
- 下一篇文章: 湖头山水仙都村三安幸福小镇油画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