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专家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169855.html

诗中的刘能英老师

(一)

作者简介:

何明生,九江市作家协会会员,《诗刊》社子曰诗社社员,九江市作协回坑作家村秘书长,修水县溪流文学社、诗社副社长,医院院长。有作品发表于《诗刋》、《长白山诗词》、《陕西诗词》、九江市县二级报刋。

细品了云帆诗友会之简评刘能英五绝仄韵诗五首(一)、(二)后,我不禁为张金英老师的诗评所折服。张金英老师从文学上、哲理上、生活上对刘能英老师10首仄韵诗进行了细微的解读,她让我们从诗中看到了诗人北漂生活的身影、勤勉的工作态度。诗人从细微中不断感悟到的人生真谛,尤其值得我们这些诗词爱好者学习和借鉴。我禁不住写下自己心中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年,刘能英老师在湖北生活了四十余年后北漂到京。人到中年,经历过无数坎坷的她,感觉自己就像雨中的枝叶、案上的时钟在不停地摆动,旁人是难以理解此刻诗人的心情。因此当书斋中出现此景后,诗人情不自禁写下《书斋二章其一》:

“雨中枝叶摇,案上时钟摆。

乱我老来心,旁人浑不解”。

张金英老师评价这诗“一种茫然无疑的孤独感漫溢在字里行间,读来心痛”,反映了北漂人初到北京之时的一种心情状态。

刘能英老师向来工作勤恳,认真细致。某日,她加班至五更,眼看就要完成创作任务,心中不由大喜。突然窗外下起了小雨,随风吹到窗边,雨声淅沥,极富节奏,当诗她听到这种声音时,精神为之一振,随即写下一首《寓所杂诗》:

“谁个敲窗户,追风五更雨。

捎来淅沥声,借我填金缕。”

该诗完美地表达出了诗人对诗词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正如中说:全诗极富生趣,这敲窗户的五更雨如同神助的灵感,其淅沥声似《金缕曲》的声情,诗人巧将这雨声融入到字里行间,创作出了动人心弦的作品。词的情怀何尝不是五更雨的淅沥声呢?物有灵性,而诗人善于捕捉这些性灵之物,赋予其丰富的内涵,亦丰富了自己的创作内容。

一日,在昏暗的台灯下,刘能英老师又一人孤寂地加班至凌晨,精疲力乏之际,为振奋心神,继续工作,她走到窗前,推开窗户,一阵晓风吹来,把案上的台历都翻动起来,教人的精神也好了许多。目睹此景,刘老师感觉到一天的工作就要结束,新的一天即将开始。晓风翻台历,不正是人生的一种写照吗?诗人又敏捷地捕捉到这种生活的细节,成就了另一首优秀诗作《寓所杂诗》:

“倦眼对昏灯,长安坐孤寂。

开窗放晓风,帮我翻台历”。

刘老师喜欢养花,也善养花。一日,闲来无事,她打理着扶桑花,看着花苞垂下,叶片焉萎,不禁想起自己北漂至今,还无法在工作之地朝阳区有一处自己的蜗居之所。这种状态,和扶桑花很相似,喜欢“朝阳”,但无法在朝阳之地享受阳光,因而刘老师有感写下《花事》以寄托自己的情思:

“无事理扶桑,苞垂叶沉郁。

空怀向日心,不得朝阳屋。”

恰如中所说,此绝诗能从一件微小的花事,感悟自己的生存空间,花事、心事、人事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多重感悟,以小见大,寓理于事的写法甚是得体,给人深思。

刘老师很忙,经常外出采风,参加各种诗评会。有一次,忙碌了一天的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又夜飞南昌出席活动。登机后半小时,飞机已直奔万米高空,此时通讯已全无,手机已关机,地面上不管什么事情都不会再扰人心绪。一觉过后,刘老师顿觉神清气爽,便有感写下《夜飞南昌》:

“登机半小时,离地三千丈。

合眼放心眠,红尘追不上。”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白天即便再疲惫,但已安排好的第二天工作,必须按计划去实行,还有诸多琐事要事需要很多时间去完成。正如所言:诗人在远离红尘三千丈的飞机上“合眼放心眠”,是可以看出诗人红尘之累。借得暂时离开红尘的这点时间,安心睡一会儿,其间流露出的无奈之感很是让人伤怀,极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刘能英老师的工作异常繁忙,还不停地创作,给我们这些诗词爱好者们馈赠了许多优质的精神食粮。祝福她身体健康,一生平安。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有错讹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指正。

主编|赵小虎

责任编辑|林云子

溪流文学编辑部出品~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sanghuae.com/fshyfyl/6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