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青少年白癜风 http://nb.ifeng.com/a/20190918/7727689_0.shtml

速读

  提到澄海隆都前美村,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著名的陈慈黉故居,但在这座气势宏伟的大侨宅旁边,还有一座精致的小书斋——文园小筑。

  庭院深深深几许,在前美村曲折蜿蜒的巷陌里,寻到一个珊瑚藤和扶桑花簇拥的小巧院落,这就是“文园小筑”。穿过其寂静的外埕,来到写着“通奉第”的正门。“进来坐!”从厅内迎面而来的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伯,像久违的老友一般招呼来者坐下,喝茶,不问所来何事。他,便是被称为陈伯的陈伟成,这座老宅的主人。

  83岁的陈伯说,“我一直独守着这个寂静的院落,直到12年前一位画家的造访,才打破了这座百年老宅的宁静。”如今,这座小巧玲珑的书斋,吸引着一批批文艺青年到来,也给独居的陈伯捎去欢乐。

  院子里井然有序地摆放着各种花草植物,还有七八只不断在笼里雀跃的鹦鹉。数十年来,独居在文园小筑的陈伯每天起床后都会花上半个多小时浇花、养鱼、喂鸟,洒扫庭院。空闲时,他会搬着凳子到外埕晒晒太阳,或者在院子里不停踱步,一遍又一遍地摩挲着这座已有多年历史的祖屋。只要有前来参观写生或摄影的学生游客,陈伯都会招呼客人坐下喝茶。

  这座正门上方题有“通奉第”三字的祖屋,是陈伯的曾祖父陈慈政于20世纪初耗费巨资建设而成。这栋中西结合的建筑,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共有23房5厅,是典型的潮汕民居“四点金”,糅合西式建筑特色。其间点缀有亭台楼阁和回廊天桥,各式门窗饰以灰塑、玻璃和木雕石刻为主,显得高雅大方、富丽堂皇。

  多年来,文园小筑曾经辉煌,也曾颓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陈伯的父亲陈永隆是前美乡的乡长。由于陈永隆结交甚广,从前美到饶平、潮安,他都有着极高的威望和宽广的人脉,文园小筑往来的客人络绎不绝,且多为当时有头有面的人物。解放后,陈氏一家因出身问题曾一度被逐出文园小筑,直到上世纪80年代落实政策,这座宅第才归还陈伯。

  83岁的陈伯数十年来默默独守着这座屹立百年历史的院落。直到十二年前,汕大杨培江教授在为学生寻找写生基地时,才发现了这座与众不同的古建筑。从此,闲置多年的文园小筑迎来新生,常有美院师生来文园小筑创作艺术作品,这里还成为文艺青年们创作的天堂,而陈伯也经常为前来写生、摄影的学生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

  文园小筑吸引无数文艺青年前来写生

  学生的到来,让陈伯在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上都有所提升,以前他不苟言笑,如今却是一位幽默大师。随着文园小筑在圈子里名气的扩大,很多文人雅士也慕名而来,而陈伯却平淡地说——这不过是个小院落……

  汕头都市报记者:纪金娜金静淳

  整理:潮汕圈编辑组

-----------赞助商提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sanghuae.com/fshpzff/10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