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的湛江老街
年2月 冬日暖阳中渔港公园的一角 每年一二月份,约摸是湛江最让人又爱又恨的时节了。回南天挂着“眼泪”的墙壁、泥泞的道路、雾气蒙蒙的街道都让人十分不适;而时不时冒出头来的太阳却也能短暂地驱散开这一团团浓重的雾气,显露出这座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城市浮翠流丹的一角。 与北方城市的冬天不同,作为大半个身躯都迈进了热带的城市,湛江的冬天常常和春天交融。没有广阔深沉的苍天、没有纷纷扬扬的白雪、没有积雪覆盖的青松,这个时节的湛江有的是一碧无际的蓝天、是婉转缠绵的细雨、是争奇斗艳的繁花。没有磅礴厚重的灰色,湛江用一根彩笔早早掀开了春天的帷幕。十来度的温度常常让人忘却了这仅仅是一二月份。相比北方深沉浓郁的冬天,湛江的冬天显得格外活泼,仿佛还只是一名豆蔻年华的少女。但是湛江人是勤劳踏实的,农历新年期间人山人海的商场、在近海呼啸驰骋的渔船、人声鼎沸的小摊档,是这座城市在冬天里仍然活力四射的见证。 左:海岸边婆娑的松树右:回南天雾气蒙蒙的天空 #海岸边的绿树与白沙 虽然一二月的湛江饱受回南天带来的雾水困扰,偶尔一天的放晴让人窥视到南国冬天的色彩。绿的是那一片片的椰树和红树林,白的是那海岸边上的沙滩,蓝的是远处分不清是海还是天的交界,红的是那早早开出饱满花朵的扶桑花。几千公里外的北国还在飘雪,这里已经爆满了春天浓艳的色彩。赤脚在海滩上奔跑的小孩拽着手中的线,或是飞机或是鸟儿形态的风筝在湿润温暖的半空中休闲地飘荡。冬天,也能生机勃勃,也能繁花似锦,也能草长莺飞。 渔港公园里恒久矗立的红墙钟楼,陪伴着海边从小树苗长成蜿蜒几公里的红树林,时而越过海边的红嘴鸥荡起片片涟漪,为这个画面增加了一丝动态。静谧的是返乡人的心境,雀跃的是那即将破土而出的春意。外出打工的湛江人,对家乡的印象逐渐从春夏秋冬压缩为春节那几天的短暂热闹。而春节过后静悄悄的海边,却长出了一年最美妙的模样。 左:渔港公园旁的海滨宾馆 右:二月里繁花盛开钟楼一角 #老城区的红砖与小吃 湛江市古商埠旅游手绘地图 早在五十多年前,湛江的赤坎老街就已经十分繁荣。以一至十号码头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赤坎老街,是当时商业最繁荣的地方。年,许爱周先生从法国人那取得了填海权,对周遭地区进行了填海造地,为赤坎乃至湛江整个城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时值农历新年,细雨霏霏下的赤坎老街,红砖与刚冒出新芽的绿叶相得益彰,倒是也氤氲出了几分厚重的滋味。原法国“海关总署”的静园,在上个三十年代是当时最顶级、最豪华的宅邸,将近百年的风吹雨打让曾经奢华的府邸剥落了精美的装潢,如今只剩三两在门口叫卖着腌芒果的小贩陪伴。而那过去车水马龙的商铺,也早已人去楼空,只剩一幢幢斑驳的危楼了。 静园,原法国“海关总署”旧址 左右滑动查看大通街商铺图集 大通街大昌商铺旧址-民国“长顺隆”百货店旧址-“新民街45后民国商铺旧址-赤坎埠古码头旧址 去年大火的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以赤坎老街为取景地,也带火了这附近的旅游。以水井头旁的小吃档为例,老井油条、海鲜捞粉、各式肠粉和滋补的鸡汤,都是游客或者是像我这样寻古访古的本地人必尝的美食。最有名的就是这里的油条了。刚炸出的油条酥脆油润、色泽金黄,咬下去咔嚓一声感受到的是咬破油条外层的爽脆口感,扯出里面散发着浓郁脂香味的雪白面衣,这一口下去不禁让人短暂忘却了热量的桎梏。海鲜捞粉也是游客打卡的热点。虾、花蛤、扇贝、泥丁配上让人食指大动的酱汁,鲜甜的海鲜和浓厚的酱汁相互交织,成为了朴素的河粉最得力的搭档。一碗下肚,二月回南天的寒意也被驱走了几分。比炎炎夏日更多人围着的水井头,静静地看着这来来往往的人群。不变的水井与那流动的人群,过去与现实在小吃档袅袅升起的白烟中被模糊了界限。伫立其中,我不禁也在想,百年前的湛江人是否也像现在的我这样围坐在水井头旁啃着油条呢? 左右滑动查看水井头美食图集 围坐在水井头品尝美食的人们-鲜美可口的海鲜捞粉-“出圈”的老井油条-农历新年仍摆摊的水井头油条 饭后散步,路过了湛江很火、甚至上了报纸采访的打卡点——那是在大同路古玩街上的一堵墙。只是一堵墙为何能吸引那么多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sanghuae.com/fshpzff/11639.html
- 上一篇文章: 斐常拍档ldquo泉rdquo
- 下一篇文章: 最适合新手养的七种花,好看又好养,多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