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探微你吃过木槿花吗
今天继续和大家聊《诗经》,聊诗经中的草木虫鱼鸟兽。 《诗经·郑风·有女同车》曰: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这大概是文学史上最早将女子比作花朵的抒情诗之一。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舜”指的是木槿,一个古雅好听的名字。 ▲木槿日细井徇《诗经名物图解》 有女子与我同坐一辆车,她的美貌如同木槿的花朵。诗歌的字里行间流动着一名男子对心仪姑娘的喜爱。 在之前的栏目中,我们简单地提起过木槿,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聊聊与这一花木有关的故事。 1 木槿为什么叫“舜”? 相传上古时期,舜帝曾救了三棵即将枯萎的木槿,精心浇水养护,木槿仙子为了报恩,于是取名为“舜”。 这当然只是传说,但木槿在中国的栽培确实十分悠久。而其之所以称为“舜”,更合理的解释是它的花期实在太短了,就像只有一“瞬”。 确实,木槿花早晨开放,傍晚就凋零,每朵花的花期不到一天的时间。因此,古人又将木槿称为朝华、朝开暮落花、日及等。 初听上去,这让人觉得挺哀伤的,对古代文人来说,木槿的凋落常让他们联想到生命短促,世事多变,美人迟暮,红颜易老。因此,木槿也成为最常被歌咏的花卉之一。 唐代李商隐有“风露凄凄秋景繁,可怜荣落任朝昏。未央宫里三千女,但保红颜莫保恩。”(《槿花》)的绝句,将生命短暂的木槿花,喻为未央宫的三千宫女,便流露出浓浓的悲凉意味。 然而,木槿的生命力其实极强。虽然单朵花花期短暂,但从农历五月直到初冬,每天都会有新的花朵从原来的花枝上开出来,可谓日日不绝。 因此,古人又认为木槿花有着“日新之德”。受古中国文化影响甚深的韩国,甚至将木槿视为国花,取其“无穷”之意。 此外,木槿也是最容易栽培的花木之一。 东晋葛洪在道教典籍《抱朴子·内篇·极问》对此早有记载:“夫木槿杨柳,断殖之更生,倒之亦生,横之亦生。生之易者,莫过斯木也。” 这话的意就思是木槿怎么种怎么活,可太容易栽培了。只要保证光照充足,环境通风,有较高的空气湿度,常给它浇水,它们就可以生长得枝繁叶茂、花木扶疏。 ▲《抱朴子》书影从魏晋时期开始,上层社会对木槿便十分推崇,将其称为“奇树”“神树”“嘉木”“丽木”等等,俨然成为冠绝一时的“名花”,为士大夫阶层极力喜爱。 因此,尽管木槿花朝开暮落,其生命韧度却是不凡。如其花语“温柔的坚持”,兼具柔弱与坚韧两种截然不同的秉性。 想要养花的小伙伴,不妨从木槿开始。 2 可以吃的花 与此同时,木槿花还是非常可口的食材,是一种可以吃的花。 郭璞《尔雅注》“华朝生夕陨,可食。”说明至迟在中古时期,古人便开始采食木槿的花朵。 到了宋代,木槿的吃法也开始雅化。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载:“采红者连叶包裹黄梅,盐渍,曝干,以荐酒。” 将红色的木槿花连叶一同和黄梅包裹在一起,用盐浸渍过后,晒干,用来作为下酒的点心,看来是颇为有情调。 木槿花蕾口感清脆滑爽,鲜嫩可口,可以用来烧豆腐,亦可用于涮火锅,做甜羹、煲汤煮面等等,最接地气的煮法却是油炸,超级好吃。直到今天,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和赣南一带居民,依然保持食用木槿花的风俗。 ▲油炸木槿 ▲木槿花冻 而在夏季的早晨,用篮子拾取带露的木槿花,洗净后做成晚间的小菜,颇具“朝花夕食”之雅兴。有兴趣的朋友们不妨一试。 此外,木槿的花叶也具备不菲的药用价值,其叶还能去污,在物资匮乏的旧时中国,可以用来洗头发。 如清人陈元龙《格致镜原》载:“汇苑槿花有红白,叶可捣和水洗女子之发,以去垢。” 将木槿叶捣碎来洗发,能清暑、去垢,且不伤头皮。如今,在浙江省宁波和舟山地区,依然保留了在七夕节用木槿叶洗发的习俗。 概而言之,作为中国栽培历史最悠久的花木之一,几千年来,木槿从纯粹的观赏,到食用、药用和其它多种功用,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这一切仿佛始于《诗经》中那句古老的赞美诗:有女同车,颜如舜华。缤纷灿烂的木槿花,有如女子绝美的脸庞。 从此,朝开暮落的木槿,生生不息的木槿,风姿绰约的木槿,从历史深处缓缓走来。 撰稿:真真学长责编:乌桐监制:凌老师、应老师*图片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sanghuae.com/fshsltx/10930.html
- 上一篇文章: 没有精致长相却俘获人心,完美诠释ldq
- 下一篇文章: ldquo以爱之名,与你同行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