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僧得得而來貫休
貫休[-年],唐婺州蘭溪[今浙江金華]登高里人。俗姓姜,字德隱,一作德遠,號禪月大師。唐末五代時期著名詩僧。一生經歷唐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昭宣宗、前蜀高祖王建八朝統治時期。貫休出生于破落士大夫家庭,『家傳儒素,代繼簪裾』。七歲投蘭溪安和寺出家為童侍,禮圓貞禪師為師。誦經之暇,習詩文詞,嘗與鄰院童侍處默隔籬論詩。十五歲時詩名已著,二十歲受具足戒,且詩名『聳動于時』,『江表士庶,無不欽風』。懿宗咸通初往洪州遊學,後漫遊江西、吳越。僖宗乾符初返居婺州。昭宗乾寧元年[]往錢塘謁錢鏐,受禮遇;二年赴江陵依成汭;天復二年[]得罪成汭流放黔州,冬潛至南嶽隱居;三年入蜀,受王建禮遇,賜號禪月大師,為建龍華院居之。後梁乾化二年十二月卒。貫休十五六歲即有詩名,後廣交詩友,與陳陶、方幹、許棠、李頻、張為、曹松、吳融、羅隱、羅鄴、韋莊、齊己等皆有唱酬。嘗有詩云:『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人即呼得得來和尚。『[貫]休一條直氣,海內無雙,意度高竦,學問叢脞。天賦敏速之才,筆吐猛銳之氣,樂府、古律,當時所宗。雖尚崛奇,每得神助,餘人走下風者多矣』[《唐才子傳》]。『上人之作,多以理勝,復能創新意,其語往往得景物于混茫自然之際』[吳融《西嶽集序》],『骨氣混成,境意卓異』[孫光憲《白蓮集序》],『諷刺微隱,存於教化,體調不下二李[白、商隱]白[居易]賀[知章]也』[《宋高僧傳》],『而意旨頗嫌徑露』[《東目館詩見》]。詩集初名《西嶽集》,吳融為序;休卒後,弟子曇域為集《禪月集》三十卷,今存詩二十五卷,《全唐詩》編為十二卷。貫休亦善繪畫書法,時人比之閻立本、懷素。草書稱『姜體』,『休作字尤奇崛,至草書益勝,嶄峻之狀,可以想見其人。喜書《千字文》,世多傳其本,雖不可以跡智永,要自不凡』[《宣和書譜》]。所繪水墨羅漢,筆法堅勁誇張,世稱『梵相』。『王氏建國時,來居蜀中龍華之精舍。[貫休]因從筆用水墨畫羅漢一十六身,並一佛二大士。巨石紫雲,枯松帶蔓,其諸古貌,與他人畫不同。或曰夢中所睹,覺後圖之,謂之因夢羅漢。門人曇域、曇弗等甚秘重之。蜀主曾宣入內,歎其筆記狂逸,供養經月,卻令分付院中』[《野人閒話》]。 貫休《十六羅漢像圖》之一 (宋摹本) 日本皇內廳藏貫休的人生,為中國禪詩史增添了一抹奇異的濃墨重彩。 大蜀國龍樓待詔、明因辨果功德大師、祥瞵殿首座、引駕、內供奉、講唱大師、道門子使選鑠校授、文章應制大師、兩街僧錄、封司空、太僕卿、雲南八國鎮國大師、左右街龍華道場對禦講贊大師兼禪月大師、食邑八千戶、賜紫、大沙門。——這是貫休晚年人蜀後,蜀主王建所敕封的名號。將如此冗贅的頭銜加諸於一位僧人,可謂冠絕今古,無人能匹。 晚唐至五代,北宗禪尚未完全衰落,南宗禪亦未徹底發展為五派格局。時至今日,學界尚未推究出貫休明確的學派歸屬,但縱觀其詩集,仍然可以大體上認為『他是南宗學人。他的作品明顯地表現出禪門的過渡性,其中既遵守禪門重視修煉心性的傳統,又如北宗禪那樣重視冥想靜觀,追求永恆;也未曾放棄著眼於當下生活的頓悟,從而建立平凡的佛性我,於彼岸回歸此岸。』[王泓力《貫休詩歌禪意研究》] 從他的詩中,既可以看到深刻悲苦的社會縮影,也有激越飛揚的邊塞風情;既不乏平淡安寧的日常景物,也時常表達深遠蘊藉的禪理佛音。他把儒家的仁愛與佛家慈悲為懷的思想融為一體,懷抱儒家『入世』『經世致用』的思想,一生中數次投致權貴,不惜飽受後人詬病,企圖為和平盛世獻上自己的一己之力,『只應天上人,見我雙眼明。』 九十字名銜,除卻誇張,當可佐證。這位精達奧義的禪月大師,無疑也是一位披著袈裟的成功的仕者,在王建的禮遇之下,到達了政治生涯的頂峰。複雜的人生際遇無礙他成為詩書畫禪俱絕的高深學者;萬水千山中,也行走著那個心懷憐憫、試圖解救蒼生的『得得來和尚』。——『满堂花醉三千客』,『此心能有幾人知』。 貫休詩錄 善哉行傷古曲無知音 有美一人兮,婉如青揚。識曲別音兮,令姿煌煌。繡袂捧琴兮,登君子堂。如彼萱草兮,使我憂忘。欲贈之以紫玉尺,白銀鐺。久不見之兮,湘水茫茫。 苦寒行 北風北風,職何嚴毒。摧壯士心,縮金烏足。凍雲囂囂,礙雪一片下不得。聲繞枯桑,根在沙塞。黃河徹底,頑直到海。一氣摶束,萬物無態。唯有吾庭前杉松樹枝,枝枝健在。 臨高臺 涼風吹遠念,使我升高台。寧知數片雲,不是舊山來。故人天一涯,久客殊未回。雁來不得書,空寄聲哀哀。 洛陽塵 昔時昔時洛城人。今作茫茫洛城塵。我聞富有石季倫。樓臺五色干星辰。樂如天樂日夜聞。錦姝繡妾何紛紛。真珠簾中,姑射神人。文金線玉,香成暮雲。孫秀若不殺,晉室應更貧。伊水削行路,塚石花磷磷。蒼茫金谷園,牛羊齕荊榛。飛鳥好羽毛,疑是綠珠身。 古意九首鈔一 古交如真金,百煉色不回。今交如暴流,倏忽生塵埃。我願君子氣,散為青松栽。我恐荊棘花,只為小人開。傷心復傷心,吟上高高臺。 酷吏詞 霰雨灂灂,風吼如劚。有叟有叟,暮投我宿。吁歎自語,云太守酷。如何如何,掠脂斡肉。吳姬唱一曲,等閑破紅束。韓娥唱一曲,錦段鮮照屋。寧知一曲兩曲歌,曾使千人萬人哭。不惟哭,亦白其頭,饑其族。所以祥風不來,和氣不復。蝗乎蠈乎,東西南北。 擬齊梁酬所知見贈二首 靜只焚香坐,詠懷悲歲闌。佳人忽有贈,滿手紅琅玕。不獨耀肌魄,將行為羽翰。酬如上青天,風雪空漫漫。 美如仙鼎金,清如纖手琴。孫登嘯一聲,縹緲不可尋。但覺神洋洋,如入三昧林。釋手復在手,古意深復深。慚無英瓊瑤,何以酬知音。 江邊祠 松森森,江渾渾。江邊古祠空閉門。精靈應醉社日酒,白龜咬斷菖蒲根。花殘泠紅宿雨滴,土龍甲濕鬼眼赤。天符早晚下空碧,昨夜前村行霹靂。 春晚書山家屋壁二首 柴門寂寂黍飯馨,山家煙火春雨晴。庭花濛濛水泠泠,小兒啼索樹上鶯。 水香塘黑蒲森森,鴛鴦鸂鶒如家禽。前村後壟桑柘深,東鄰西舍無相侵。蠶娘洗繭前溪淥,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閒居擬齊梁四首鈔一 清氣生滄洲,殘雲落林藪。放鶴久不歸,不知更歸否。支策到江湄,江皋木葉飛。自憐為客遠,還如鵲繞枝。南枝復北枝,玉露沾毛衣。 對月作 今人看此月,古人看此月。如何古人心,難向今人說。古人求祿以及親,及親如之何,忠孝為朱輪。今人求祿唯庇身,庇身如之何,惡木多斜文。斜文復斜文,顛窒何紛紛。 山茶花 風裁日染開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謬。今朝一朵墮階前,應有看人怨孫秀。 嘲商客 葦蕭蕭,風摵摵。落日江頭何處客。斜倚帆檣不喚人,五湖浪向心中白。 寄王滌 梅月多開戶,衣裳潤欲滴。寂寥雖無形,不是小讎敵。地虛草木壯,雨白桃李赤。永日無人來,庭花苦狼藉。吟高好鳥覷,風靜茶煙直。唯思萊子來,衣拖五般色。 上馮使君五首鈔二 撐船碧江上,春日何遲遲。汀花最深處,拾得鴛鴦兒。 樵叟無憂苦,地仙亦何別。茆屋岸花中,弄孫頭似雪。 邊上作三首鈔一 山無綠兮水無清,風既毒兮沙亦腥。胡兒走馬疾飛鳥,聯翩射落雲中聲。 寒月送玄士入天台 之子逍遙塵世薄,格淡於雲語如鶴。相見唯談海上山,碧側青斜冷相遝。芒鞋竹杖寒凍時,玉霄忽去非有期。僮擔赤籠密雪裏,世上無人留得之。想入紅霞路深邃,孤峰縱嘯仙飆起。星精聚觀泣海鬼,月湧薄煙花點水。送君丁寧有深旨,好尋佛窟遊銀地。雪眉衲僧皆正氣,伊昔貞白先生同此意。若得神聖之藥,即莫忘遠相寄。 偶作五首鈔一 誰信心火多,多能焚大國。誰信鬢上絲,莖莖出蠶腹。嘗聞養蠶婦,未曉上桑樹。下樹畏蠶饑,兒啼亦不顧。一春膏血盡,豈止應王賦。如何酷吏酷,盡為搜將去。蠶蛾為蝶飛,偽葉空滿枝。冤梭與恨機,一見一沾衣。 山中作 山為水精宮,藉花無塵埃。吟狂嶽似動,筆落天瓊瑰。伊余自樂道,不論才不才。有時鬼笑兩三聲,疑是大謝小謝李白來。 別杜將軍 伊余本是胡為者,采蕈鋤茶在窮野。偶披蓑笠事空王,餘力為文擬何謝。少年心在青雲端,知音滿地皆龍鸞。遽逢天步艱難日,深藏溪谷空長歎。偶出重圍遇英哲,留我江樓經歲月。身隈玉帳香滿衣,夢歷金盆雨和雪。東風來兮歌式微,深雲道人召來歸。燕辭大廈兮將何為,濛濛花雨兮鶯飛飛,一汀楊柳同依依。 春野作五首 閒步淺青平綠,流水征車自逐。誰家挾彈少年,擬打紅衣啄木。 山花雨打盡,滿地如爛錦。遠尋鷓鴣雛,拾得一團蕈。 大牛苦耕田,乳犢望似泣。萬事皆天意,綠草頭蕺蕺。 斜陽射破塚,髑髏半出地。不知誰氏子,獨自作意氣。 牛兒小,牛女少。拋牛沙上鬥百草。鉏隴老人又太老。薄煙漠漠覆桑棗。戴嵩醉後取次掃。 深山逢老僧二首 衲衣綫粗心似月,自把短鋤鋤榾柮。青石溪邊踏葉行,數片雲隨兩眉雪。 山童貌頑名乞乞,放火燒畬采崖蜜。擔頭何物帶山香,一籮白蕈一籮栗。 宿深村 行行一宿深村裏,雞犬豐年鬧如市。黃昏見客闔家喜,月下取魚戽塘水。 樵叟 樵父貌饑帶塵土,自言一生苦寒苦。擔頭擔個赤瓷罌,斜陽獨立濛籠塢。 秋過錢塘江 巨浸東隅極,山吞大野平。因知吳相恨,不盡海濤聲。黑氣騰蛟窟,秋雲入戰城。遊人千萬里,過此白髭生。 春寄西山陳陶 搔首復搔首,孤懷草萋萋。春光已滿目,君在西山西。塹水成文去,庭柯擎翠低。所思不可見,黃鳥花中啼。 秋末江行 四顧木落盡,扁舟增所思。雲衝遠燒出,帆轉大荒遲。天際霜雪作,水邊蒿艾衰。斷猿不堪聽,一聽亦同悲。 題友人山居 卜居鄰塢寺,魂夢又相關。鶴本如雲白,君初似我閒。月明僧渡水,木落火連山。從此天台約,來茲未得還。 水陸畫五淨居天像絹本 鏡心×90cm 寄宋使君 寺倚烏龍腹,窗中見碧棱。空廊人畫祖,古殿鶴窺燈。風吼深松雪,爐寒一鼎冰。唯應謝內史,知此道心澄。 寄清泠山道人 常憶清泠子,深雲種早禾。萬緣雖不涉,一句子如何。蹤跡諸峰匝,衣裳老虱多。江頭無事也,終必到煙蘿。 題靈溪暢公墅 境清僧格冷,新斬古林開。舊隱還如此,令人來又來。嵐飛黏似霧,茶好碧於苔。但使心清淨,從渠歲月催。 遊雲頂山晚望 雲頂聊一望,山靈草木奇。黔南在何處,堪笑復堪悲。菊歇香未歇,露繁蟬不饑。明朝又西去,錦水與峨眉。 寄赤松舒道士二首鈔一 余亦如君也,詩魔不敢魔。一餐兼午睡,萬事不如他。雨陣衝溪月,蛛絲罥砌莎。近知山果熟,還擬寄來麼。 書無相道人庵 造化太茫茫,端居紫石房。心遺無句句,頂處有霜霜。白鹿眠枯葉,清泉灑毳囊。寄言疑未決,須道雪溪旁。 晚春寄吳融、于競二侍郎 白頭為遠客,常憶白雲間。只覺老轉老,不知閑是閑。花含宜細雨,室冷是深山。唯有霜台客,依依是往還。 閒居作 閑門微雪下,慵惰計全成。默坐便終日,孤峰只此清。身心閒少夢,杉竹冷多聲。唯有西峰叟,相逢眼最明。 寄山中伉禪師 舉世遭心使,吾師獨使心。萬緣冥目盡,一句不言深。野火燒禪石,殘霞照栗林。秋風溪上路,終願一相尋。 懷匡山山長二首鈔一 白石峰之半,先生好在麼。捲簾當大瀑,常恨不如他。杉罅龍涎溢,潭坳石髮多。吾皇搜草澤,爭奈謝安何。 聞新蟬寄桂雍 新蟬終夜叫,嘒嘒隔溪濆。杜宇仍相雜,故人聞不聞。捲簾花動月,冥目砌生雲。終共謝時去,西山鸞鶴群。 秋寄李頻使君二首鈔一 務簡趣難陪,清吟共綠苔。葉和秋蟻落,僧帶野香來。留客朝嘗酒,憂民夜畫灰。終期冒風雪,江上見宗雷。 湖頭別墅三首鈔一 南北如仙境,東西似畫圖。園飛青啄木,簷掛白蜘蛛。鄰叟教修廢,牛童與納租。寄言來往客,不用問榮枯。 送人歸夏口 雁雁葉紛紛,行人豈易聞。千山與萬水,何處更逢君。貌不長如玉,人生只似雲。倘經三祖寺,一為禮龕墳。 題令宣和尚院 軒窗領嵐翠,師得世情忘。惟愛談諸祖,曾經宿大荒。泉聲淹臥榻,雲片犯爐香。寄語題門者,看經在上方。 懷智體道人 栖碧思吾友,庭鶯百囀時。唯應一處住,方得不相思。雲水淹門閫,春雷在樹枝。平生無限事,不獨白雲知。 秋末江上望 莽莽古江濱,紛紛墜葉頻。煙霞誰是主,丘隴自傷神。吞併寧唯漢,淒涼莫問陳。盡隨流水去,寂莫野花春。 寶禪師見訪 山兄心似我,岸谷亦難交。不見還相憶,來唯添寂寥。茶煙粘衲葉,雲水透蘅茆。因話流年事,斯須不可拋。 早秋夜坐 微涼砧滿城,林下石床平。髮豈無端白,詩須出世清。鄰僧同樹影,砌月浸蛩聲。獨自更深坐,無人知此情。 早起 夜坐還早起,寂寥多病身。神清尋夢在,香極覺花新。樹露繁於雨,溪雲動似人。又知何處客,軋軋轉征輪。 晚望 曠望危橋上,微吟落照前。煙霞濃浸海,川岳闊連天。白鳥格不俗,孤雲態可憐。終期將爾輩,歸去舊江邊。 再到鐘陵作 六七年來到豫章,舊游知己半凋傷。春風還有花千樹,往事都如夢一場。無限丘墟侵郭路,幾多台榭浸湖光。只應唯有西山色,依舊崔巍上寺牆。 聽僧彈琴 家近吳王古戰城,海風終日打牆聲。今朝鄉思渾堆積,琴上聞師大蟹行。 避寇游成福山院 成福僧留不擬歸,獼猴菌嫩豆苗肌。那堪蠶月偏多雨,況復衢城未解圍。翠擁槿籬泉亂入,雲開花島雉雙飛。堪嗟大似悠悠者,只向詩中話息機。 讀《吳越春秋》 猶來吳越盡須慚,背德違盟又信讒。宰嚭一言終殺伍,大夫七事只須三。功成獻壽歌飄雪,誰愛扁舟水似藍。今日雄圖又何在,野花香徑鳥喃喃。 春遊靈泉寺 水蹴危梁翠擁沙,鐘聲微徑入深花。嘴紅澗鳥啼芳草,頭白山僧自扞茶。松色摧殘遭賊火,水聲幽咽落人家。因尋古蹟空惆悵,滿袖香風白日斜。 懷鄰叟 常思東溪龐眉翁,是非不解兩頰紅。桔槔打水聲嘎嘎,紫芋白薤肥濛濛。鷗鴨靜遊深竹裏,兒孫多在好花中。千門萬戶皆車馬,誰愛如斯太古風。 送新羅人及第歸 捧桂香和紫禁煙,遠鄉程徹巨鼇邊。莫言掛席飛連夜,見說無風即數年。衣上日光真是火,島旁魚骨大於船。到鄉必遇來王使,與作唐書寄一篇。 春晚桐江上閑望作 江上車聲落日催,紛紛擾擾起紅埃。更無人望青山立,空有帆衝夜色來。沙鳥似雲鐘外去,汀花如火雨中開。可憐瀟灑鴟夷子,散發扁舟去不回。 再游東林寺作五首鈔二 台殿參差聳瑞煙,桂花飄雪水潺潺。莫疑遠去無消息,七萬餘年始半年。 桓玄舊輦殘雲濕,耶舍孤墳落照遲。有個山僧倚松睡,恐人來取白猿兒。 秋夜懷嵩少因寄洛中舊知 爐爇旃檀不稱貧,霏霏玉露濕禪巾。紫金地上三更月,紅藕香中一病身。少室少年偏入夢,多時多事去無因。如今憔悴頭成雪,空想嵯峨羨故人。 避地毗陵寒月上孫徽使君兼寄東陽王使君三首鈔一 一到毗陵心更勞,冷吟閒步擁雲袍。豈緣思妙塵埃少,自是風清物態高。野色疏黃連楚甸,故山奇碧隔河橋。終須愚谷中安致,不是人間好羽毛。 招友人宿 銀地無塵金菊開,紫梨紅棗墮莓苔。一泓秋水一輪月,今夜故人來不來。 山居詩二十四首鈔四 心心心不住希夷,石屋巉巖鬢髮垂。養竹不除當路筍,愛松留得礙人枝。焚香開卷霞生砌,卷箔冥心月在池。多少故人頭盡白,不知今日又何之。 千岩萬壑路傾欹,杉檜濛濛獨掩扉。劚藥童穿溪罅去,採花蜂冒曉煙歸。閑行放意尋流水,靜坐支頤到落暉。長憶南泉好言語,如斯癡鈍者還稀。 慵刻芙蓉傳永漏,休誇麗藻鄙湯休。且為小囤盛紅粟,別有珍禽勝白鷗。拾栗遠尋深澗底,弄猿多在小峰頭。不能更出塵中也,百煉剛為繞指柔。 業薪心火日燒煎,浪死虛生自古然。陸氏稱龍終妄矣,漢家得鹿更空焉。白衣居士深深說,青眼胡僧遠遠傳。剛地無人知此意,不堪惆悵落花前。 游金華山禪院 茲地曾栖菩薩僧,旃檀樓殿瀑崩騰。因知境勝終難到,問著人來悉不曾。斜谷暗藏千載雪,薄嵐常翳一龕燈。多慚不及當時海,又下嵯峨一萬層。 送人遊茆山 鳥啼花笑暖紛紛,路入青雲白石門。君到前頭好看好,老僧或恐是茆君。 將入匡山宿韓判官宅 一宿蘭堂接上才,白雪歸去幾裴回。黛青峰朵孤吟後,雪白猿兒必寄來。簾卷茶煙縈墮葉,月明棋子落深苔。明朝江上空回首,始覺清風不可陪。 倶利伽羅龍劍二童子像 日本鐮倉時代(13世紀) 絹本著色.4×68.3cm 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 樹露繁於雨,溪雲動似人 模板原創,謝絕他用 封面圖作者:曾胡林 標題圖作者:陶曉敏 其他圖片來源:網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sanghuae.com/fshxgpw/11549.html
- 上一篇文章: 贡献本人收集的并经临床验证确实有效的秘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