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烟树少年游题清张若澄燕山八景图
《蓟门烟树》 蓟门烟树画图开。清病目、洗浮埃。 绿波层叠,横斜春草,沟道夹青槐。 云收雨霁梨花照,凭残垒、俯高台。 耽酒留连,在途行乐,投暮咏归来。 *注: 柳永体 蓟门:即蓟丘。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古蓟门》:“京师古蓟地,以蓟草多得名……今都城德胜门外有土城关,相传是古蓟门遗址,亦曰蓟邱。” 病目:患病的眼睛。宋欧阳修《学书》诗:“病目固已昏,墨不分浓淡。” 横斜:或横或斜。多以状梅竹之类花木枝条及其影子。宋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沟道:低凹如沟状的纹路或通道。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一?李》﹝集解﹞引苏颂曰:“痤,乃接虑李也,一名麦李,细熟有沟道,与麦同熟。” 耽酒:谓极好饮酒。《魏书?裴叔业传》:“﹝柳远﹞性粗疏无拘检,时人或谓之‘柳癫’。好弹琴,耽酒,时有文咏。” 行乐:消遣娱乐。汉杨恽《报孙会宗书》:“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唐杜甫《宿昔》诗:“宫中行乐秘,少有外人知。” 投暮:傍晚。《汉书?游侠传?原涉》:“投暮,入其里宅。” 《琼岛春云》 望中琼岛近扶桑。惊太乙、指东方。 御沟鱼跃,莺啼宫柳,蜂采草花香。 烟云冉冉桃开落,薰风醉、梦初长。 古意萦回,物华鲜丽,春色烂辉光。 *注: 琼岛春云:即琼华岛。明代北京八景之一。明蒋一葵《长安客话?积水潭》:“海子东浒有琼华岛,亦永乐间赐名。岛之阳为广寒殿,乔松古桧,烟云缭绕。京师八景有‘琼岛春云’,谓此。” 御沟:流经宫苑的河道。晋崔豹《古今注?都邑》:“长安御沟谓之杨沟,谓植高杨于其上也。一曰羊沟,谓羊喜抵触垣墙,故为沟以隔之,故曰羊沟也。” 古意:谓思古之情。唐杜甫《登兖州城楼》诗:“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鲜丽:鲜明艷丽。南朝梁萧统《殿赋》:“玄黄既具,鲜丽亦发。” 《居庸叠翠》 戍城危岭插晴空。遥吊古、势称雄。 杏花生白,浮青春雨,环翠暮云中。 严关险塞深深掩,行相访,暗为通。 驿路峥嵘,岁年迢递,形胜控居庸。 *注: 居庸:山名。在北京市昌平县。古名军都山,为太行山八陉之一,层峦叠嶂,形势雄伟;又为燕京八景之一,名曰“居庸叠翠”。 戍城:边城。《逸周书?大匡》:“滞不转留,戍城不留。” 危岭:高山。明戴良《抵富阳宿县治作》诗:“解鞍憩危岭,倚剑望幽壑。” 环翠:谓青翠的草木环绕四周。宋郑刚中《山斋赋》:“初环翠以通幽,凿嵌巖于邃府。” 严关:险要的关门;险要的关隘。《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四?隋五郊歌》:“严关重闭,星迴日穷。” 险塞:崎岖阻塞。《后汉书?儒林传下?谢该》:“道路险塞,无由自致。” 形胜:谓利用有利的形势制胜。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奇正》:“战者,以形相胜者也。形莫不可以胜,而莫知其所以胜之形。形胜之变,与天地相敝而不穷。” 《太液晴波》 太虚池苑画中游。晴日吐、翠烟收。 桂丛时态,馀光杨柳,流彩水云浮。 芙蓉楚楚凭君醉,临三岛,镜天秋。 直访蓬莱,每观阿阁,何似到瀛洲。 *注: 太液:古池名。元、明、清太液池即今北京故宫西华门外的北海、中海、南海三海。元时名西华潭。清称太液池。南北四里,东西二百余步,池上跨长桥,旧有石牌坊,东西对峙,东曰玉蝀,西曰金鳌。桥北称北海,桥南称中海,其中瀛台以南称南海。上源自玉泉山合西北诸水,由地安门水门流入。 太虚:谓空寂玄奥之境。《庄子?知北游》:“是以不过乎崑崙,不游乎太虚。” 池苑:指有池水花木的风景园林。《后汉书?宦者传?侯览》:“﹝侯览﹞起立第宅十有六区,皆有高楼池苑。” 晴日:晴天。唐苏颋《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 流彩:闪耀的色彩。明顾起纶《国雅品?士品三》:“王吏部敬夫才隽思逸,锐于绮丽。譬之‘湖外碧草,海东红云’,流彩夺目。” 芙蓉:木莲,即木芙蓉。落叶大灌木,叶大掌状浅裂,秋季开花,花大有柄,色有红白,晚上变深红。可插枝蕃植,供观赏,叶和花均可入药。 三岛: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亦泛指仙境。唐郑畋《题缑山王子晋庙》:“六宫攀不住,三岛互相招。” 阿阁:四面都有檐霤的楼阁。《尸子》卷下:“泰山之中有神房阿阁帝王录。” 瀛洲:亦作“瀛州”。传说中的仙山。《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 《玉泉垂虹》 玉泉飞溅雨初收。人蕴籍、境清幽。 此时云海,瑶山今日,京畿碧天秋。 垂虹跨带东西拱,惊颜色、影交流。 幕下羲和,照中多宝,霞景拥金沟。 *注: 玉泉垂虹:古代北京八景之一。明沈榜《宛署杂记?山川》:“玉泉,在县(宛平)西三十里玉泉山东北。泉出石罅间,因凿石为螭头,泉从螭口喷出,鸣若杂珮,色若素练,味极甘美。潴而为池,广三丈许。池东跨小石桥,水经桥下,东流入西湖,为京师八景之一,名曰玉泉垂虹。” 京畿:国都及其行政官署所辖地区。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遂建许都,造我京畿,设官兆祀,不失旧物。” 跨带:跨越连带。《三国志?蜀志?蒋琬传》:“今魏跨带九州,根蔕滋蔓,平除未易。” 幕下:帐幕之下。《左传?哀公二年》:“宵攻郑师,取蜂旗于子姚之幕下。” 羲和: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驾御日车的神。《楚辞?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霞景:指透过云霞的日光。唐李百药《秋晚登古城》诗:“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 《金台夕照》 暮程回首览神京。红树落、碧天晴。 胜怀何处,兼旬秋气,千里夕阳明。 金台百尺评今古,尘沙远、冷云平。 立久烟光,望来鸦阵,归去雁声声。 *注: 金台夕照:金臺夕照。旧时北京十景之一。明蒋一葵《长安客话?黄金臺》:“都城黄金臺,出朝阳门循濠而南,至东南角,岿然一土阜是也。日薄崦嵫,茫茫落落,弔古之士,登斯臺者,辄低回睠顾,有千秋灵气之想。京师八景有曰‘金臺夕照’,即此。” 暮程:日暮的旅程。唐刘长卿《归沛县道中晚泊留侯城》诗:“百里暮程远,孤舟川上迴。” 神京:帝都;首都。唐张大安《奉和别越王》:“丽日开芳甸,佳气积神京。” 兼旬:二十天。《旧唐书?王及善传》:“今足下居无尺土之地,守无兼旬之粮。” 秋气:指秋日凄清、肃杀之气。《吕氏春秋?义赏》:“春气至,则草木产,秋气至,则草木落。” 鸦阵:鸦群。宋陆游《湖中暮归》诗:“乍起鹭行横野去,欲栖鸦阵暗天飞。” 《卢沟晓月》 一星明灭渺苍苍。山紫翠、树青黄。 向东流水,通潮依旧,寒野渐生光。 卢沟晓月鱼天白,愁人近、意何长。 旅梦凄凉,塞情孤独,征客五更霜。 *注: 卢沟晓月: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桥在今北京市西南丰台区永定河上,为北京最古老的联拱石桥。卢,也写作“芦”。 一星:一颗星。《晋书?天文志上》:“极东一星曰柱下史。” 明灭:谓忽明忽暗。唐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通潮:潮水流通。清王炳燮《苏松水利考》:“盖下流通潮之处,浊沙淤滨,日积一钱之厚。” 征客:指作客他乡的人。北周庾信《夜听捣衣》诗:“倡楼惊别怨,征客动愁心。” 《西山霁雪》 昨宵风起六花飘。围树色,覆鸦巢。 映空天柱,琼枝涵白,银海接青霄。 晴光霁止西山道,消冰雪、滑归樵。 百里生烟,九城浮玉,三岛望非遥。 *注: 霁雪:雪止放晴。明陈子龙《饮徐文在山亭》诗:“霁雪峨峨照春海,轻风裊裊吹芳林。” 六花:雪花。雪花结晶六瓣,故名。唐贾岛《寄令狐绹相公》诗:“自著衣偏暖,谁忧雪六花。” 树色:树木的景色。南朝梁何逊《日夕出富阳浦口和朗公》:“山烟涵树色,江水映霞晖。” 天柱:古代神话中的支天之柱。《淮南子?墬形训》:“昔者共工与颛顼爭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银海:银色的海洋。云、水、冰雪与日、月光华互相辉映产生的景色。宋陆游《月夕》诗:“天如玻璃钟,倒覆湿银海。” 青霄:青天;高空。晋左思《蜀都赋》:“干青霄而秀出,舒丹气而为霞。” 晴光:晴朗的日光或月光。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霁止:指雨雪停止,天气放晴。《后汉书?陈忠传》:“常雨大水,必当霁止。” 西山:北京市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拒马山、西北接军都山。有百花山、灵山、妙峰山、香山、翠微山、卢师山、玉泉山等峰,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 九城:指京都。旧时京都多设城门九座,故称。北周庾信《奉和同泰寺浮图》诗:“长影临双阙,高层出九城。” 三岛: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亦泛指仙境。唐郑畋《题缑山王子晋庙》:“六宫攀不住,三岛互相招。” 湖畔烟树,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自由作者。 张若澄(年-年),字镜壑,号默耕,安徽桐城人。乾隆十年进士。张若澄能写墨花,工山水,善画梅,兼长翎毛。他的画风工整细致,笔墨丰润,构图平和,观其画,其画设色富丽,颇有皇家气息。 编委会 顾问:曹宇翔、高伟、刘砚军、苏世佐 艺术总监:冰洁、颜树华 总编:红樱桃、湖畔烟树 副总编:关东月、丁瑞波 主编:黄玉龙、雨露 执行编辑:艾玛 法律顾问:大凯 投稿注意事项及说明: 本平台投稿方式为: ong 邮箱:ddwxys sina.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sanghuae.com/fshxgls/11674.html
- 上一篇文章: 大中华微刊总第期middot杜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